降水时空分布变化是长江流域水旱灾害加重的主要原因
被引量:28
出处
《中国减灾》
1999年第4期27-30,40,共5页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
参考文献3
-
1李吉顺,王昂生.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3(4):103-110. 被引量:13
-
2李吉顺,王秀英,陈家田.湖南省强降雨过程的时间变化与洪涝灾害[J].中国减灾,1998,8(4):33-35. 被引量:4
-
3李吉顺,王秀英.我国农作物受旱面积的统计分析[J].中国减灾,1996,6(3):28-31. 被引量:8
共引文献20
-
1李义天,邓金运,孙昭华.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与水沙灾害的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6):31-35. 被引量:5
-
2刘成武,黄利民,吴斌祥.长江防洪减灾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5):40-42. 被引量:2
-
3张小玲,孙建华,陶诗言,赵思雄.2002年8月湖南致洪强降水过程与成因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9(3):475-493. 被引量:9
-
4刘引鸽,缪启龙,高庆九.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J].气象科学,2005,25(1):84-89. 被引量:71
-
5袁媛,王心源,李祥,张广胜.巢湖流域旱涝时空特性分析[J].灾害学,2007,22(2):97-100. 被引量:14
-
6赵思雄,张立生,孙建华.2007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特征的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12(6):713-727. 被引量:74
-
7程丛兰,李青春,扈海波,刘伟东.北京地区奥运期间大风灾害的定量评估[J].气象科技,2008,36(6):806-810. 被引量:13
-
8龚日朝,刘礼仁,张钰玲,雷云,陈艳玲,周长锋.湖南洪涝灾害波动特征及趋势预测研究[J].热带地理,2010,30(3):284-288. 被引量:11
-
9龚日朝,刘礼仁.基于灰色灾变理论的湖南洪涝灾害预测[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2):57-60. 被引量:3
-
10杨茜,高阳华.基于GIS的重庆市冰雹灾害风险区划[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7):133-138.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347
-
1邓孺孺,陈晓翔,胡细凤,何执兼.遥感和GIS支持下的平原河网区暴雨产流模型研究[J].水文,1999,18(3):19-24. 被引量:7
-
2胡振鹏.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的探索[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2):1-7. 被引量:21
-
3王保生,刘文英,黄淑娥.江西省旱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2):43-47. 被引量:30
-
4张钰,徐德辉.关于干旱与旱灾概念的探讨[J].发展,2001(S1):14-16. 被引量:5
-
5蒲秋,杜鹃,史培军.“深圳—巴彦浩特”地理样带土地利用与水旱灾害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71-76. 被引量:2
-
6翟盘茂,潘晓华.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J].地理学报,2003,58(z1):1-10. 被引量:874
-
7张斌,杨瑞,高水生.浅析洪灾对湖北省生态环境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z1):80-84. 被引量:6
-
8刘德地,陈晓宏,楼章华.基于云模型的降雨时空分布特性分析[J].水利学报,2009,39(7):850-857. 被引量:41
-
9戴熙敏.流域洪涝定量描述及江西省48a流域洪涝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2,26(3):8-13. 被引量:5
-
10姜彤,苏布达,王艳君,张强,秦年秀,施雅风.四十年来长江流域气温、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2):65-68. 被引量:115
引证文献28
-
1蒲秋,杜鹃,史培军.“深圳—巴彦浩特”地理样带土地利用与水旱灾害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71-76. 被引量:2
-
2张继国,谢平,龚艳冰,刘高峰.降雨信息空间插值研究评述与展望[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23(1):6-9. 被引量:16
-
3刘成武,黄利民,吴斌祥.长江防洪减灾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5):40-42. 被引量:2
-
4谢志清,姜爱军,杜银,丁裕国.长江三角洲强降水过程年极值分布特征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2):267-274. 被引量:30
-
5姜爱军,杜银,谢志清,丁裕国.中国强降水过程时空集中度气候趋势[J].地理学报,2005,60(6):1007-1014. 被引量:70
-
6黄利民,刘成武.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0(1):115-118. 被引量:14
-
7郭华,姜彤,王国杰,苏布达,王艳君.1961-2003年间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J].湖泊科学,2006,18(5):443-451. 被引量:83
-
8郭华,殷国强,姜彤.未来50年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1):73-78. 被引量:27
-
9周美琴,周涛,史培军.“深圳-巴颜浩特”地理样带气象灾害损失--自然与人文因素影响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8,17(1):62-68.
-
10张增信,栾以玲,姜彤,张强,曾燕.长江三角洲极端降水趋势及未来情景预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3):5-8.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394
-
1李瑞英,任崇勇.1971—2015年鲁西南地区旱涝演变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20,0(4):95-100. 被引量:3
-
2齐泓玮,尚松浩,李江.中国水资源空间不均匀性定量评价[J].水力发电学报,2020(6):28-38. 被引量:32
-
3程红霞,林粤江,王勇.基于GPM的新疆降水聚集区域提取及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3):98-105. 被引量:3
-
4魏宝华,赵家成,刘咏燕.湖北省近46年区域气候变化特征[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S2):232-234. 被引量:6
-
5刘健,张奇,许崇育,翟建青,靳晓莉.近50年鄱阳湖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2):139-145. 被引量:48
-
6徐宗学,李景玉.水文科学研究进展的回顾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2010,21(4):450-459. 被引量:29
-
7吴睿,吴克照.当前湖北农村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以黄石、荆门和宜昌三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3):204-206. 被引量:3
-
8张天宇,唐红玉,程炳岩,李永华.近百年重庆主城区汛期降水及其集中期的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S1):153-159.
-
9赵海江,景元书,刘杰.基于热环境变化的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S2):203-207. 被引量:8
-
10田鹏,田坤,李靖.赣江上游流域未来气温与降水的降尺度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19(S1):57-67. 被引量:3
-
1高爱玲.国外应急救援集萃[J].现代职业安全,2010(2):80-81. 被引量:1
-
2韦仕川,杨杨,栾乔林,葛成军.美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总结及启示——灾害防治的“规划软措施”[J].灾害学,2014,29(3):156-161. 被引量:10
-
3盛昌明.汶川地震灾区及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与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11(7):37-39. 被引量:5
-
4甘德欣,龙岳林,黄璜,熊兴耀.山地梯田景观的灾害防御机制与效益分析——以紫鹊界梯田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6):106-108. 被引量:15
-
5韩建华.沿海社区预防海洋灾害的路径选择——基于对特呈岛的调查与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6):112-115. 被引量:5
-
6苏向明.缜密的日本城市防灾机制[J].北京规划建设,2004(4):149-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