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457-457,共1页
Shanxi Medical Journal
同被引文献47
1 胡东良,林雁青,王萍.食品的微生物危害度分类研究[J] .肉品卫生,1994(10):23-27. 被引量:4
2 萨日娜.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粉食物中毒[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5):636-636. 被引量:17
3 张严峻,张俊彦,梅玲玲,王志刚,朱敏,王赞信.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分型和分布[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6):682-684. 被引量:116
4 侯永新.乳及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危害及对策[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2):194-196. 被引量:9
5 杨红,刘桂华,龚云伟,黄鑫,辛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检测方法[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06,5(2):107-108. 被引量:32
6 巢国祥,焦新安,周丽萍,周晓辉,朱炳炎.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特征、产肠毒素特性及耐药性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8):904-907. 被引量:67
7 汪禄祥,黎其万.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J] .云南科技管理,2006,19(5):55-56. 被引量:1
8 刘志荣,倪守旗,赵佐兰.安徽省2005年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1):9-11. 被引量:3
9 卫生部关于2006年全国食物中毒报告情况的通报[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4):368-371. 被引量:16
10 Michael H. Cassin,Anna M.Lammerding et.al,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for Eschefichia cell O157:H7 in ground beef hamburger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1998,41:21-24.
引证文献5
1 周龙女,王俏,朱虹,方萍.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1):23-23. 被引量:5
2 闫军,许晓曦,张海瑞.原料乳中特征病原菌的风险评估基础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8,29(4):299-302. 被引量:5
3 闫军,遇晓杰,苏华,张剑峰,谢平会,薛成玉,董锐,高飞.原料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风险评估基础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26(1):39-40. 被引量:18
4 刘晓毅.速冻面米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限量比较[J] .农业机械,2012(4):119-121. 被引量:2
5 崔莹,张丁,张秀丽.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实验室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8):1162-1164.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48
1 刘晓慧,熊蕊,贾月梅,郭凤柳,王建华,赵同欣,王娜,颜红,吕燕.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菠菜中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5):1495-1500. 被引量:10
2 章丹阳,徐景野,沈玄艺,于梅.一起产A型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12):1514-1515. 被引量:2
3 邵晖,吴玲玲,王伟,姜楠,洪旭涛.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进展及优缺点评价[J] .中国食品工业,2008(4):40-43. 被引量:18
4 遇晓杰,许晓曦,闫军,董锐,薛成玉,谢平会.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乳与灭菌乳中生长状况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4):318-320. 被引量:5
5 左超.微生物与乳制品安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5):33-34. 被引量:2
6 遇晓杰,闫军,苏华,张剑峰,薛成玉,董锐,谢平会,郑晓华.原料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风险评估及防控策略的建立[J] .中国乳品工业,2010,38(9):53-58. 被引量:18
7 闫军,遇晓杰,汤岩,薛成玉,董锐,谢平会.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乳中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6):502-505. 被引量:15
8 刘弘,顾其芳,吴春峰,袁微嘉,秦璐昕,邢之慧.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半定量风险评估研究[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4):293-296. 被引量:30
9 曾阳俊.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进展及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2(1):93-93. 被引量:1
10 张丽.不同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分析[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143-143. 被引量:1
1 雷祚荣.快速检测食品中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方法及其评价[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9,17(2):26-29.
2 陈代鸿,刘晓鹏,安永群,朱荣昌,刘琪.一起由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2,2(1):65-65.
3 黄剑屏,黄薇,唐晓旻,蔡炯,李佳.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11):1376-1377. 被引量:1
4 陶洪文.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J]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S1):47-47.
5 金国贤,刘金璐,董晓岩,王立斌,刘汉伟.一例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234-2234.
6 许正敏,王萍,陶永平,唐玉成,武小樱,李明华.襄樊市儿童蛲虫感染及健康行为现状调查[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1):80-80. 被引量:1
7 郑艳影,刘红,潘珍瑜,林萍.一起蛋糕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调查[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4):725-726. 被引量:3
8 焦彦朝,陈梅贵.1起由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4,27(3):193-193.
9 张玉臣,刘凤仙.葡萄球菌食物中毒[J] .社区医学杂志,2006,4(06X):12-12.
10 高海英,王均华.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分析[J] .医学信息,2012,25(9):266-26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