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机电工业》
2001年第21期24-25,共2页
China Machinery & Electric Industry
同被引文献35
-
1张米尔,江诗松.创新互动与装备制造业结构升级[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0):24-27. 被引量:20
-
2过江鸿.中外高技术产业发展态势的比较分析[J].企业经济,2004,23(11):10-11. 被引量:2
-
3宋艳.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J].学术交流,2005(10):113-116. 被引量:5
-
4闻邦椿.关于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思考[J].矿山机械,2006,34(1):6-10. 被引量:5
-
5柳百成.我国制造业科技发展战略[J].航空制造技术,2006,49(1):30-32. 被引量:9
-
6刘佳,李宏林,张舒.中国装备制造业市场结构:理论和实证——基于产业集中度的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7(2):17-19. 被引量:22
-
7阎质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对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4):28-29. 被引量:1
-
8刘军,马亚静.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0):25-26. 被引量:10
-
9曹洋,云涛,陈士俊,陈红霞.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民营科技企业内生成长动力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1):37-41. 被引量:4
-
10柳喜花.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154-156.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徐佳澍,张楠.浅析技术创新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1(19):88-89.
-
2孟韬.从国有企业到产业集群:老工业基地集群创新的演化分析[J].经济管理,2012,38(5):19-27. 被引量:1
-
3梁启东,刘晋莉.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5):40-44. 被引量:16
-
4李书祎,于惠姝.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人才开发与培育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3(9):188-188. 被引量:1
-
5金仲,宋青瑾,郭琼,李锦鑫.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323-326. 被引量:18
-
6刘春芝,史建军,边恕.辽宁装备制造业比较研究——存量改革与内生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5(12):138-143. 被引量:6
-
7王绍媛,李国鹏.TBT对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两阶段重力模型[J].宏观经济研究,2016(8):74-83. 被引量:9
-
8吕富彪.加快辽宁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34(4):60-63. 被引量:8
-
9梁莹莹.辽宁制造业出口增长二元边际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7,0(5):36-37. 被引量:2
-
10杨志安,邱国庆.东北地区推进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J].长白学刊,2018(3):92-100. 被引量:6
-
1段婕,刘勇.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0):122-126. 被引量:28
-
2吴红霞,王广凤.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1(5):55-56. 被引量:8
-
3沈志华.军工企业制度创新初探[J].经济学动态,1996(9):38-41.
-
4张敏聪,吴少英.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初探[J].农村经济,2003(4):49-50. 被引量:3
-
5贾瑞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初探[J].职业技术,2012(3):127-127. 被引量:1
-
6余小波.东方电机产品开发与科技创新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6):45-47.
-
7牛凌云.新时期电力营销管理创新初探[J].才智,2012,0(26):53-53. 被引量:5
-
8胡新民.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创新初探[J].浙江经济,2009(18):58-59.
-
9秦海生.我国农机经营体制第三次创新初探[J].农业机械,2003(10):36-37. 被引量:2
-
10钱伯章.装备工业欲全面武装石化产业[J].化工装备技术,2011,32(6):5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