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6-582,共7页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同被引文献43
-
1张迪,张凤荣,安萍莉,刘黎明.中国现阶段后备耕地资源经济供给能力分析[J].资源科学,2004,26(5):46-52. 被引量:63
-
2刘长胜,卢伟,金晓斌,周寅康.GIS支持下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广西柳城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4):333-337. 被引量:48
-
3关于自然资源破坏情况及今后加强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意见[J].科技导报,1993,11(5):48-51. 被引量:4
-
4许联芳,杨春华,孔祥丽,罗俊.西南喀斯特移民区土地整理模式及安全对策——以桂西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75-79. 被引量:12
-
5封志明,王勤学,陈远生.资源科学研究的历史进程[J].自然资源学报,1993,8(3):262-269. 被引量:13
-
6罗为群,蒋忠诚,覃小群.广西平果龙何屯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探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98-102. 被引量:18
-
7毛艳玲.GIS支持下的闽侯县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3):382-385. 被引量:22
-
8朱玉碧,凌成树.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410-413. 被引量:17
-
9肖平,成升魁,严茂超.资源科学是问题导向性学科[J].地球科学进展,1996,11(3):294-298. 被引量:4
-
10周申立,薛宗保,杨位飞,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土地持续利用——以广安区为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5):440-44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8
-
1封志明.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与中国的资源科学[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3):441-446. 被引量:5
-
2薛宗保,周申立,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安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4):48-51. 被引量:2
-
3周申立,薛宗保,杨位飞,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广安市广安区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6,8(4):81-84. 被引量:1
-
4薛宗保,杨位飞,潘安,周申立,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安区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06,26(3):169-172. 被引量:1
-
5周申立,薛宗保,杨位飞,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土地持续利用——以广安区为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5):440-445. 被引量:5
-
6王筱明,闫弘文,卞正富.基于适宜性的济南市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2):307-312. 被引量:44
-
7黄云,廖铁军,向华辉,曾令康.紫色土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54-57. 被引量:8
-
8封志明.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与建设途径[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6):742-752.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88
-
1王玉程,马艳会.基于ARCGIS对新增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析——以天津市北辰区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S02):111-117. 被引量:3
-
2陈新建,濮励杰.中国资源地理学学科地位与近期研究热点[J].资源科学,2015,37(3):425-435. 被引量:12
-
3李帮义,李惠娟.空间资源学的学科定位及发展问题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6):112-115. 被引量:2
-
4成升魁,闵庆文,闫丽珍.从静态的断面分析到动态的过程评价——兼论资源流动的研究内容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3):407-414. 被引量:48
-
5封志明.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与中国的资源科学[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3):441-446. 被引量:5
-
6管华,李艳.资源科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3):447-452. 被引量:8
-
7匡晖.陇东地区土地资源特点与可持续利用途径[J].甘肃科技,2005,21(11):20-22. 被引量:1
-
8黄云,廖铁军,傅瓦利.三峡库区土地开发利用潜力与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385-388. 被引量:3
-
9薛宗保,周申立,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安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4):48-51. 被引量:2
-
10周申立,薛宗保,杨位飞,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广安市广安区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6,8(4):81-84. 被引量:1
-
1“九五”期间资源科学技术的重大进展[J].科技和产业,2001,1(1):51-56.
-
2晨风.地球可能进入第6次大灭绝时期[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37(2):211-211.
-
3延三成.人类可能面临恐龙灭绝时的类似环境[J].职大学报,2007(4):8-9.
-
4贾朋群(编译).气候变化,你问我答![J].气象知识,2007(5):11-19.
-
5第六次大灭绝时期或来临[J].海洋世界,2011(3):9-9.
-
6李铁刚,王家凯.南大洋与二氧化碳的“源”和“汇”[J].人与生物圈,2017,0(1):59-61.
-
7郭建,孙惠莲.气候变暖与城市化发展[J].城市与减灾,2006(4):6-9. 被引量:1
-
8千名科学家研究显示 人类已耗三分之二世界资源[J].云南节能通讯,2005(14):8-8.
-
9张松建,车志刚,张葆宗.海水反渗透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J].电力设备,2006,7(9):102-103. 被引量:1
-
10李莲康,李连荣,娄方群.浅谈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2,32(10):143-143. 被引量: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