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校教育与亚文化
被引量:
8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学校教育与亚文化傅维利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而言的,是指由特定社会群体发明、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群体和群体内成员共同认同的特有的文化意识,是构成亚文化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以相同的年龄、身份、阶层、职业、党派,甚至兴...
作者
傅维利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4-17,共4页
Education Review
关键词
学校教育
亚文化
主流文化
家庭亚文化
同辈团体亚文化
校园文化
分类号
G40-05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4
1
张人杰.大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刁培萼.教育文化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3
鲁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
[日]掘内敏 著,谢艾群.儿童心理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同被引文献
37
1
项贤明.
人口空间位移背景下的教育问题[J]
.教育研究,1998,19(4):34-38.
被引量:7
2
高丙中.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J]
.社会学研究,1997(1):115-119.
被引量:90
3
阎志刚.
城市化与行为失范型社会问题初探[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4(3):33-37.
被引量:3
4
宋雁慧.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资本分析[J]
.民主与科学,2004(4):53-56.
被引量:10
5
孙银琼.
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材[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4,5(5):14-16.
被引量:4
6
谢翌,马云鹏.
重建学校文化:优质学校建构的主要任务[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1):7-15.
被引量:102
7
林芳.
媒介素养与道德自律——兼论高校德育工作机制的创新[J]
.桂海论丛,2005,21(6):81-83.
被引量:2
8
陈龙.
青年亚文化与当代媒介素养教育[J]
.国际新闻界,2005,27(2):17-22.
被引量:57
9
陈彤,张少华.
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2):23-25.
被引量:9
10
谢胜文.
论青少年亚文化与学校道德教育[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19(4):70-7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8
1
董西彩.
文化与教育本质的思考[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S1):92-97.
2
何琦 ,陈冬萍 .
当代大学生厌学行为中的亚文化现象初探——以对全国十所高校的调查为例[J]
.高等理科教育,2005(3):129-132.
被引量:7
3
邱兴,杨志俊.
论城市新移民子女亚文化跨越的学校教育干预[J]
.教育学报,2006,2(5):53-57.
被引量:7
4
谢胜文.
论青少年亚文化与学校道德教育[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19(4):70-71.
被引量:1
5
黄英,刘应君.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窥[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1-34.
被引量:1
6
周昊.
高校学生反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J]
.科教文汇,2009(18):50-50.
7
肖凤翔.
教育个性化观念之管见[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5):32-36.
被引量:12
8
应黎娜.
高中班主任应对学生“非主流文化”的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6):15-18.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梁旭.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J]
.文教资料,2008(16):59-61.
被引量:2
2
王月莲.
教师教学的应然追求[J]
.文教资料,2007(36):139-140.
3
曾丽丽.
浅谈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3).
被引量:3
4
曹玉霞.
理念创新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90-92.
5
吴泰华.
大学生时尚文化的价值导向悖论及其重构[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3):59-61.
被引量:4
6
雷福民.
试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特殊教育,2007(4):93-96.
被引量:2
7
刘霞.
论高校德育的应有理念[J]
.大学教育科学,2007(3):31-33.
被引量:2
8
赵伟,韩文俊,白竹,高玉鹏.
加强优良学风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与对策分析[J]
.高等理科教育,2008(1):96-99.
被引量:6
9
张洪,王朝贤.
浅谈城市化进程中学生家庭教育内容的更新[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0):39-40.
被引量:2
10
杨邦勇.
社会转型期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探析[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5):626-629.
被引量:5
1
埃里克.雷马凯尔,张人杰.
非洲的正规教育:制造欠发展的工具与破坏文化特性的因素[J]
.全球教育展望,1988,19(4):23-30.
被引量:2
2
刘冬霞,郑恒彬.
工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
.商情,2011(6):167-167.
被引量:1
3
张文质,陈焱.
给孩子补上“死亡教育”这一课[J]
.新世纪周刊,2008,0(16):76-77.
4
邹林.
立足教学本职,贯彻十五大精神[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14-17.
5
柳松.
美育的目标与文化选择[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15(3):57-59.
被引量:4
6
肖华荣,冯义彬.
中职学校管理策略探究与实践[J]
.科学咨询,2016,0(38):47-48.
7
杨世华.
努力构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校园文化[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8,14(2):1-4.
8
刘寒雁.
“三生教育”对于和谐社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0(Z1):6-9.
9
王琛.
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和爱国主义教育[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3):78-80.
10
陈仁军.
我省青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青海教育,1995(10):7-8.
教育评论
199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