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1-24,共4页
Education Review
同被引文献9
-
1陈至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国推进素质教育[J].新华文献,2000,(4):137-137.
-
2王建华,卢真金.中学教师继续教育问卷调查研究报告[J].教师教育研究,1999,14(6):29-35. 被引量:21
-
3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课题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研究(上)[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0(5):4-7. 被引量:34
-
4奎星.国家教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指南》研讨会综述[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7(X5):3-5. 被引量:1
-
5方彤.从美国经验看建立教师质量保证体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30-35. 被引量:18
-
6杨启亮.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0,21(4):24-28. 被引量:74
-
7李向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态及其对策[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3(2):77-78. 被引量:1
-
8吴卫东.中德教师职业后教育个案比较研究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1,22(3):13-16. 被引量:3
-
9舒志定.中国教师在职进修观念的演进[J].师资培训研究,1999(4):23-2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5
-
1吴卫东.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与方法体系构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1):20-24. 被引量:13
-
2吴卫东.中德教师职业后教育个案比较研究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1,22(3):13-16. 被引量:3
-
3王秀美.浅谈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的价值取向[J].师资培训研究,2002(1):32-34.
-
4李黎,申继亮.无标度的层次分析法在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5(1):29-31.
-
5吴卫东,徐颂列.“主题—反思”——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4):83-8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7
-
1王俊明.教师继续教育的三种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2):105-108. 被引量:2
-
2章宏俊.选择式: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走向[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10-12. 被引量:6
-
3吴卫东,徐颂列.主题·反思·参与——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5):58-61. 被引量:8
-
4周萍.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动力因素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9):48-49. 被引量:3
-
5何伟强,骆伯巍,肖远军.“主题组班—滚动培训”校长培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2):16-19. 被引量:1
-
6胡红梅,周波,黄恩亮.近十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述评[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82-84. 被引量:5
-
7刘丹.提升教法反思意识 强化教师心理素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3):181-182.
-
8周海霞.论继续教育中技能培训模式改良与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8-8.
-
9吴卫东,徐颂列.“主题—反思”——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4):83-89. 被引量:1
-
10崔明芳.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J].教育观察,2015,4(6):18-19. 被引量:1
-
1充分发挥﹃两课﹄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1999(5):20-21.
-
2吴樱花.“翻转课堂”推进中遭遇的尴尬[J].教师博览(中旬刊),2015,0(6):37-39.
-
3张宗林.市场经济给职工教育带来了机遇[J].教育与职业,1993(1):11-12.
-
4孙云晓.教育的核心是做人[J].宣武教育,2001(12):43-43.
-
5家教信息[J].家庭教育,2004(06A):47-47.
-
6技校将逐步转为培训基地[J].新长征,2000(7).
-
7李强,赵永胜.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2(4):89-91.
-
8小文.自治区级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及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确定[J].广西教育,2002,0(17):4-4.
-
9詹英.丈夫的家教准则[J].现代家教,2000(6):32-33.
-
10刘复兴,徐光琴.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199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