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1年第3期225-228,共4页
Beiji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参考文献4
-
1王威琪,汪源源,余建国.医学超声的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998,0(3):40-43. 被引量:4
-
2吕清 等.自然组织谐波成像与基波成像在心脏声学造影中的对比观察[J].超声心动图新技术,1999,:33-37.
-
3侯文生,彭承琳,郑俊.医用3—D超声成像技术的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1998,19(1):15-19. 被引量:8
-
4谢明星,王新房,李治安,胡纲,刘俐,吕清,杨娅.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病变[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9,8(1):18-2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3
-
1李士铮,鲍小莲.血管内超声成象[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5,19(2):107-108. 被引量:1
-
2Wang X F,Am Heart J,1996年,132卷,2672页
-
3Wang X F,Am Heart J,1994年,128卷,3380页
共引文献13
-
1王春美.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1,25(S1):66-68. 被引量:12
-
2何军,陈刚.超声图像的表面轮廓提取及三维图像重建过程的探讨[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4,30(4):53-56. 被引量:5
-
3李义兵,余大昆,邢国泉.“三维融合”复合超声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8):29-30. 被引量:2
-
4李义兵,余大昆,邢国泉.“三维融合”复合三维超声成像[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9):38-39.
-
5周源.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及展望[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5):79-82. 被引量:3
-
6朱磊,杨新,姚莉萍,孙锟.基于实时三维超声图像的二尖瓣环重建及运动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25(6):1235-1241. 被引量:1
-
7徐晨,杨新,杨凯华,孙锟.基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共同房室瓣环重建和运动定量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2):2005-2009. 被引量:1
-
8陈敏,赵新宇,徐文中,鄂占森.高频超声在肩部及上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7):1078-1081. 被引量:2
-
9罗飞,王永梅,张兆琪.磁共振在心脏瓣膜疾病检查方面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29(2):163-167. 被引量:1
-
10王威琪,余建国,汪源源.关于医学超声中的谐波和次谐波[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9,8(3):186-187.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62
-
1王雷,王保良,冀海峰,黄志尧,李海青.电容传感器新型微弱电容测量电路[J].传感技术学报,2002,15(4):273-277. 被引量:53
-
2吴敏,汤黎明,吴巍.多功能超声外科手术装置的原理及设计[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10):13-15. 被引量:14
-
3徐智章,俞清.超声弹性成像原理及初步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2005,14(1):3-5. 被引量:167
-
4李朝伟,李晓东,张良才.医学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创新[J].中国医学装备,2005,2(2):45-47. 被引量:6
-
5陈思平.医学超声影像产业现状和发展[J].应用声学,2005,24(4):201-207. 被引量:11
-
6何正权,邹平.数字化超声成像设备中的几项关键技术[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3):211-212. 被引量:6
-
7范西昆,王永良,陈辉,李强,母其勇.并行实现空时自适应算法[J].电子学报,2005,33(12):2222-2225. 被引量:6
-
8刘千里,苑秉成.基于DSP的声纳波束形成系统设计[J].电子器件,2006,29(3):794-797. 被引量:5
-
9杨平,郭景涛,施克仁,冯纪成,冯纪高.超声相控阵二维面阵实现三维成像研究进展[J].无损检测,2007,29(4):177-180. 被引量:8
-
10远坂俊昭.测量电子电路设计-滤波器篇[M].彭军.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引证文献10
-
1李义兵,余大昆,邢国泉.“三维融合”复合超声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8):29-30. 被引量:2
-
2李义兵,余大昆,邢国泉.“三维融合”复合三维超声成像[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9):38-39.
-
3林轶翰,陈思平.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及展望[J].医疗装备,2006,19(6):13-15. 被引量:14
-
4周源.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及展望[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5):79-82. 被引量:3
-
5王立伟,王延群,王晓春,周盛.眼科高频环阵超声波数字化成像技术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1,30(5):447-451.
-
6穆林枫,张文栋,何常德,薛晨阳.基于跨阻放大器的动态微弱电容检测电路[J].测试技术学报,2015,29(1):31-35. 被引量:4
-
7穆林枫,张文栋,何常德,张睿,宋金龙,薛晨阳.微电容超声传感器的设计与测试[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5(8):1-3. 被引量:7
-
8穆林枫,张文栋,何常德,薛晨阳.基于跨阻放大的微弱电容检测电路[J].电测与仪表,2015,52(18):85-89. 被引量:5
-
9邓菲,胡方朝,邵可,张僖.多参量超声相控阵技术的研究进展[J].应用技术学报,2018,18(3):264-272.
-
10张甜,宋金沙,乔冰琴,邵星灵,武洋,王智豪.基于相控阵与合成孔径聚焦方法的CMUT阵列虚拟声源成像技术[J].微纳电子技术,2024,61(4):147-155.
二级引证文献34
-
1王亚平,任超.超声成像物理假定的适用性及局限性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4):51-52. 被引量:1
-
2高少佳,潘佚.三维医学超声技术及展望[J].医疗装备,2007,20(4):7-9. 被引量:6
-
3周源.超声波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及分析例举[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11):51-52. 被引量:4
-
4李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6):109-110. 被引量:2
-
5夏国园,俞樟森,孙建刚.超声诊断仪新技术的发展[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8,17(5):281-284. 被引量:4
-
6陈兆秋,纪春韶,赵风岭,李万湖,朱健.多模式医学图像融合体位固定通用床板[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6):51-52.
-
7杨胜新.B型超声仪的常见故障与保养[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12):160-161. 被引量:2
-
8谢佳峰,谭冠政.基于FPGA的B超成像系统的设计[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21(2):72-75.
-
9郑音飞,李鹏,杨昊.超声波色差对二次谐波成像影响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4(5):875-880.
-
10李雪琦,申广浩,漆家学,刘娟,王楠.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及其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6):32-33. 被引量:15
-
1曲万云.聚合酶链反应(PCR)新一代临床检测技术[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1995,2(3):82-85.
-
2赵建平,吴玉章.CTL表位预测的方法学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10):988-992. 被引量:9
-
3张正.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学进展及临床价值的评估[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4):246-248. 被引量:14
-
4罗娟,姜萍,王厚萍.异位妊娠135例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12):933-934. 被引量:1
-
5田津,李治安,杨娅,孙琳,何怡华.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内乳动脉桥及左前降支远段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8):1220-1222. 被引量:5
-
6王斐,赵世华,赵文德.尿碘测定方法学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2000,15(3):147-148. 被引量:7
-
7王慧,李剑平.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方法学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S1):141-141.
-
8杨娅,李治安,王新房,刘俐,谢明星,吕清.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无创性评价肥厚型心肌病的冠脉血流及冠脉血流储备[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1):10-12. 被引量:11
-
9陈声岳,徐怀逵.尿沉渣检验方法学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22(10):1214-1215. 被引量:2
-
10段国风.异位妊娠689例多普勒超声诊断[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2,41(9):879-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