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造薄弱学校策略之我见
被引量:2
Personal View on Improving Weak Schools i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2001年第9期26-27,30,共3页
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
共引文献19
-
1邱小健,张红,刘斐.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探索,2004(9):66-67. 被引量:2
-
2何家理,王敏.浅谈中小学生择校的原因及对策[J].安康师专学报,2005,17(3):87-89. 被引量:4
-
3曲绍卫,杨克瑞.择校教育与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北京市择校调查及实证归因[J].教育与经济,2007,23(4):11-14. 被引量:6
-
4谢美葵.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公共政策选择[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1-61. 被引量:2
-
5黄道主,许锋华.扣问教育公平——从学区房现象谈起[J].基础教育,2010,7(11):7-10. 被引量:17
-
6张志伟,俞信,杨秉新.自适应光学在空间光学遥感器上的应用[J].高技术通讯,2000,10(3):48-52. 被引量:6
-
7李淼.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教育公平[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5):76-81.
-
8刘刚,潘华山,陈建新,陈楚杰,黄倩姬.体育类考生报考意愿的模型构建与转释——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13,10(2):98-101.
-
9周慧.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浅析当前中国义务教育择校现象[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41-142.
-
10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59-84. 被引量:92
同被引文献8
-
1杨欣慈.充分运用督导评估机制 推动薄弱学校的改造和发展[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8,10(3):58-59. 被引量:2
-
2毛光民,白燕,杨春增.薄弱学校转化工作的对策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7,9(4):23-25. 被引量:1
-
3朱俊.论薄弱学校改造[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15(4):3-5. 被引量:2
-
4刘新玲.改造薄弱学校新思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15(4):9-11. 被引量:2
-
5傅荣.扶持薄弱学校应理顺的若干关系[J].教育评论,2000(2):22-24. 被引量:1
-
6郑友训.薄弱学校的成因及变革策略[J].教育探索,2002(10):43-45. 被引量:16
-
7南纪稳.教育增值与学校评估模式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3(7):59-61. 被引量:24
-
8冯宏义,许明.美国扶助薄弱中小学的主要措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48-53. 被引量:8
-
1陈骏.关于构建学习型学校策略之思考[J].新语文学习(教师),2011(4):21-24.
-
2杜淑贤.高中生礼仪教育的学校策略——以酒泉一中为例[J].科学时代,2012(3):290-291.
-
3王学男,叶宝生.电子白板——生机亦或挑战?[J].中小学电教(综合),2010(10):33-35.
-
4徐廷忠.浅谈农村初一新生适应性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乐山),2011,9(1):86-87.
-
5侯佳彤,李艳梅,秦怀清.秦皇岛市“小升初”择校问题调查研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4(4):28-30.
-
6张焕茹,肖阳.2001年部分城市中招扫描[J].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01(12):32-33.
-
7徐辉.促进教师有效反思的学校策略初探[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3):77-78.
-
8唐跃.校本教研中的学校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11):121-122.
-
9易永泉.关于创办特色学校的策略思考[J].广西教育,2005(07B):11-11. 被引量:1
-
10周秀娇.托马斯·里克纳的品格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12):3-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