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28,共2页
Studi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51
-
1孟现志.关于我国超常教育的若干问题反思[J].中国特殊教育,2004(7):72-75. 被引量:10
-
2曾有娣.加速式超常儿童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1999(4):3-5. 被引量:7
-
3陈桂生.略论教育学“中国化”现象[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14(4):1-4. 被引量:28
-
4姚本先.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研究的省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3):66-70. 被引量:3
-
5闫引堂."教育学中国化"命题之再认[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11-14. 被引量:11
-
6雷江华.中国特殊教育学学科论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132-136. 被引量:12
-
7李颖,施建农.大鱼小池塘效应——对超常儿童教育安置的思考[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23-628. 被引量:23
-
8黄奕红.教育学“中国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1):24-26. 被引量:3
-
9张忠华.教育学中国化百年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6):86-92. 被引量:19
-
10褚宏启,杨海燕.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教育研究,2008,29(1):10-16. 被引量:195
二级引证文献33
-
1徐国兴.基于专业学习动机的本科拔尖学生分类选拔、培养与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24,45(2):79-87.
-
2陈先哲,王俊.新时代中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重审与体系优化[J].高等教育研究,2023,44(3):65-73. 被引量:16
-
3王建华.教育优绩主义及其超越[J].高等教育研究,2023,44(1):46-56. 被引量:5
-
4顾芮宇.浅谈送教上门的有效策略[J].文理导航,2020(26):78-78. 被引量:1
-
5黄春春,唐如前.融合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过程公平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41(3):102-105. 被引量:1
-
6徐卫娟.巧用教材,培养送教上门学生的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2021(8):87-87. 被引量:1
-
7杨克瑞,马建强.中国特殊教育学术研究的百年发展与嬗变[J].现代特殊教育,2021(20):66-73. 被引量:1
-
8傅王倩,李锐.特殊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J].中国特殊教育,2023(2):3-10. 被引量:4
-
9本刊编辑部.2022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23,44(3):63-73. 被引量:8
-
10柯政,李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与方向[J].全球教育展望,2023,52(4):3-13. 被引量:24
-
1任武平.哈佛为啥不招"神童"?[J].党课,2012(14):84-85.
-
2诸晓.不要再迷信神童教育[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3):79-79.
-
3朱嬉.从《项链》的教学看美国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9):112-113.
-
4常艳春,浏泓.警惕“神童教育”的陷阱[J].现代妇女,2006(02A):42-43.
-
5彭海伦,刘艳菊.中国“神童教育”的文化根源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8(5):63-64.
-
6卢耀阳.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9):67-69. 被引量:4
-
7李梅.唐代神童研究[J].长安学刊,2016,0(4):18-25.
-
8简妮丝·斯普林.爱称[J].天天爱学习(三年级),2016,0(34):13-13.
-
9吴安妮,全利强.班级爱称[J].新语文学习(小学作文版),2006,0(Z2):67-68.
-
10辛皓.“老马”[J].中学生(青春悦读),2008,0(35):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