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减灾》
2001年第2期49-50,共2页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8
-
1黄渝祥,杨宗跃,邵颖红.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计量[J].灾害学,1994,9(3):7-11. 被引量:48
-
2王海滋,黄渝祥.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概念及分类[J].自然灾害学报,1997,6(2):11-16. 被引量:20
-
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投入产出表:1995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9.21-29.
-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390,400,417.
-
5魏一鸣.自然灾害复杂性研究[J].地理科学,1998,18(1):25-31. 被引量:51
-
6徐嵩龄.灾害经济损失概念及产业关联型间接经济损失计量[J].自然灾害学报,1998,7(4):7-15. 被引量:46
-
7张显东,梅广清.二要素多部门CGE模型的灾害经济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9,8(1):9-15. 被引量:12
-
82000年1-6月灾情实况[J].中国减灾,2000,10(4):48-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0
-
1王飞,蒋建群.城市地震灾害综合易损性分析方法探讨[J].地震研究,2005,28(1):95-101. 被引量:6
-
2张文柳,张杰.环渤海地区水旱灾害经济损失评价[J].灾害学,2005,20(2):71-76. 被引量:10
-
3刘继鹏,周尚哲,李红兵.泛珠三角区域水旱灾害经济损失评价[J].热带地理,2006,26(4):314-318. 被引量:2
-
4孔圆圆,徐刚.重庆市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412-3413. 被引量:6
-
5赵延东.社会资本与灾后恢复——一项自然灾害的社会学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5):164-187. 被引量:111
-
6周丽萍.城市地震灾害特点与地震易损性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30(2):122-125. 被引量:5
-
7陈全润,祝坤福,杨翠红.汶川地震对四川及全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测算[J].管理评论,2008,20(12):15-19. 被引量:13
-
8宋嘉宁.投入产出模型计量灾害损失可行性判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5):15277-15278.
-
9胡爱军,李宁,史培军,郭海峰,赵晗萍,尹新怀.极端天气事件导致基础设施破坏间接经济损失评估[J].经济地理,2009,29(4):529-534. 被引量:19
-
10吴吉东,李宁,温玉婷,胡爱军,崔维佳,张鹏.自然灾害的影响及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6):877-885. 被引量:39
-
1刘邦威.浅析贺州地区林业对生态环境的作用[J].林业工作研究,2000(5):44-49.
-
2王宏,林长城,蔡义勇.2007年福建省人工增雨效果评价[J].福建气象,2008(1):52-55. 被引量:1
-
3环球·新知[J].环境保护,2010,38(13):7-7.
-
4赵百胜,杨友英.凉夏与长期干旱[J].河南气象,1995(3):22-23.
-
5凌超宁.南宁地区40年气温变化分析和趋势预测[J].广西气象,1998,19(4):36-39. 被引量:5
-
6尹仁生.影响南宁地区的一种热带气旋预报方法[J].广西气象,1992,13(2):18-20.
-
7周慧文,梁岱云.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分析“96·9·1”南宁地区特大暴雨[J].气象研究与应用,1997,25(S1):78-78.
-
8何国富,张若汉,廖如育,邓潮明,黄永隆.南宁地区人工增雨效果分析[J].广西气象,1991,12(2):52-54. 被引量:4
-
9何小军.关于郴州市山塘综合整治的几点思考[J].湖南水利水电,2014(1):50-52. 被引量:1
-
10吴林,沈晗,王刚,李江南.贺州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及干旱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A02):27-28.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