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融会与人格完善——高等教育目的刍议
被引量:
19
The Blending of Cultures and the Perfection of Personalit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校乃文化融会之地。大学应有传递知识和学术创新的文化价值观 ,要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 ,中外文化交融。让学子们成长在文化荟萃的氛围之中 ,通过学科交叉 ,文理渗透 ,中西文化整合 ,理想文化与现实文化协调等以形成文化整合能力 ,并在良好的教师文化的影响下 ,使高等教育不断向培养出人格完善的人这一神圣的教育目的迈进。
作者
周东明
机构地区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科学教研室
出处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2-57,共6页
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关键词
文化融合
人格完善
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
文化整合能力
教师文化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7
同被引文献
113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57
参考文献
2
1
郭齐家.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与全球伦理[J]
.教育研究,2000,21(11):3-7.
被引量:30
2
尼尔.陆登庭,刘莉莉.
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9(4):1-3.
被引量:79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方克立.
展望儒学的未来前景必须正视的两个问题[J]
.天津社会科学,1991(1):31-37.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07
1
王跃,陈芳,张德纯.
在临床微生物学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探索与实践[J]
.西北医学教育,2006(z1):33-35.
2
陈洪琳.
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启示[J]
.文教资料,2008(3):115-118.
被引量:6
3
吴开俊.
关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中若干关系的思考[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3,6(2):48-52.
被引量:4
4
石福荣.
关于进一步强化我国基础学科教育的思考[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17(S2):180-182.
5
史冬辉.
论农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隐性”缺失[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12):26-28.
6
王嗣源.
论素质教育诉求下的高校创新教育培养模式[J]
.大家,2011(6):211-211.
7
邓文艳,邬力祥.
现代医学高等教育中教学管理工作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152-156.
8
王志立.
加强学校人文教育 重建学校精神家园[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4):57-58.
9
王晓冬,曲凤霞,姜冬梅.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传统文化观探析[J]
.航海教育研究,2004,21(4):18-21.
被引量:3
10
马殿平,施宙.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切实搞好师资队伍建设[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96-99.
同被引文献
113
1
罗佳,万芳芳,刘小龙.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目的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
.辽宁教育研究,2007(12):38-40.
被引量:2
2
黄蕙萍.
对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J]
.理工高教研究,2001,20(3):19-20.
被引量:2
3
薛天祥,周海涛,时伟.
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3):5-8.
被引量:29
4
母小勇,谢安邦,阎光才.
论构建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创新课程体系之理念[J]
.教育研究,1999,20(11):15-20.
被引量:51
5
李俊勤.
日本素质教育的途径及启示[J]
.当代亚太,1999(11):49-53.
被引量:12
6
曲占峰.
试论我国高等院校书法艺术教育[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128-129.
被引量:2
7
王秀慧.
ISO 9000族标准与质量管理[J]
.河北企业,2004(5):43-44.
被引量:1
8
杨良梁.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J]
.集团经济研究,2004(8):27-28.
被引量:3
9
K.雅斯贝尔斯,梦海(译).
哲学终结了吗?——与W.霍希克佩尔谈哲学的未来[J]
.世界哲学,2003(5):67-79.
被引量:7
10
曲巍,魏国柱.
关于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思考[J]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64-6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9
1
霍记霞.
高校音乐教育中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4(5):55-56.
被引量:1
2
朱法贞,李玉用.
高校哲学系教学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的探索与改革[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2):25-27.
3
朱霖,刘海燕.
校园话剧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四川戏剧,2005(3):49-51.
被引量:5
4
吴韶华,熊光华.
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课程保障[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4):13-15.
被引量:8
5
果红.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与民族性理念[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6):74-78.
被引量:11
6
杜晓霞,张海燕,陈波.
关于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作用的理性思考[J]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4):97-100.
被引量:1
7
谭伟平.
大学人文教育缺失原因初探[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1):99-102.
被引量:4
8
祝世娜,莫凯林.
林语堂教育观透视[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5):89-91.
被引量:2
9
张瑾琳.
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途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77-79.
被引量:3
10
祝世娜,张金凤,刘英利,赵昕.
医学生阅读指导探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9):19-2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7
1
何卫华.
医学生阅读倾向调查分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S1):15-16.
被引量:2
2
杜杉杉.
影响远程教育质量因素的研究[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0(1):11-14.
被引量:2
3
唐夏芸,黄宇星.
网络课程学习质量提高的要素及对策[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1-84.
4
曾本友.
论教育民族性镜像差异及其融合策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3):215-217.
5
秦笑笑,杨爱梅.
培养学生主体性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J]
.成功,2009(8):82-82.
被引量:3
6
麻艳丽.
文明、秩序与淡漠——谈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2):8-9.
被引量:4
7
李文学,陈德祥.
试论公安院校警务人性化课程的设置[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6):9-12.
被引量:2
8
林晓玲.
本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气象教育与科技,2005,27(1):33-38.
9
翁丽华.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2012(4):135-136.
被引量:16
10
吴韶华.
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3):63-66.
被引量:4
1
赵自力.
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路径选择[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1(3):99-101.
被引量:1
2
袁志华,雷雨,丁攀.
关于高等教育目的与实现策略的再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8):111-112.
3
黄立勋.
析“急功近利”式厌学现象[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7(5):22-23.
4
刘清华.
导向关系是高考与学校教育的根本关系[J]
.湖北招生考试,2004,0(12):26-30.
被引量:1
5
关欣.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9):2-3.
6
田慧云,张娟.
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电力教育,2006(4):63-66.
被引量:36
7
秦海波.
学生劳动课实施目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3(B12):27-28.
8
李培根.
高等教育还需面向什么[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4-6.
被引量:7
9
俞海洛.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对高等教育目的的再认识[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0(1):18-19.
被引量:3
10
马小迪.
试论张伯苓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J]
.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12,7(3):71-74.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