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发展节水农业
被引量:5
出处
《北京农业科学》
2001年第4期6-9,共4页
Beij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二级参考文献11
-
1谢朝柱.森林的盛衰与国家的盛衰[J].中南林学院学报,1982,(2):100-104.
-
2李玉山.土壤水库的功能和作用[J].水土保持通报,1983,(5):27-30.
-
3郑新民.黄河中游地区中小河流坝群的整体效益[J].人民黄河,1988,(5):43-49.
-
4郑新民,人民黄河,1988年,5期,43页
-
5李玉山,水土保持通报,1983年,5期,27页
-
6谢朝柱,中南林学院学报,1982年,2期,100页
-
7李瑞锋,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年,3期,166页
-
8李战秀,世界农业,1991年,21卷,50页
-
9李锋瑞.集雨节灌——半干旱区农业水利化建设的战略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8(3):166-170. 被引量:10
-
10汪达.南水北调与生态平衡[J].生态学杂志,1991,10(3):67-7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7
-
1赵纯清,丁淑芳.温室雨水收集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4(5):50-51. 被引量:1
-
2魏建兵,肖笃宁,解伏菊.黑土区县域生态工程建设对农业景观的调控[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8):52-57. 被引量:4
-
3魏建兵,肖笃宁.黑土侵蚀区生态重建的景观结构与功能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9):1699-1705. 被引量:11
-
4张丽华,边少锋,谭国波,赵洪祥,方向前,李伟堂,孟祥盟,冯艳春.旱作节水技术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需要[J].吉林农业科学,2006,31(3):32-34. 被引量:3
-
5宿庆瑞,迟凤琴,李茂松,宋吉青,早川嘉彦.大豆抗旱节水生理及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225-228. 被引量:7
-
6徐金涛,赵立欣,潘琦.大豆抗旱栽培[J].大豆科技,2012(5):60-63. 被引量:3
-
7焦锋,杨勤科,雷会珠,张晋,李广东,曹瑞智,王玉.关于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地资源问题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0,7(2):55-57. 被引量:5
-
8严登华,何岩,邓伟,王金达.水资源地域耦合空间结构初步构想[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2(4):82-87. 被引量:12
-
9章光新,邓伟,王志春.中国21世纪水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6):321-324. 被引量:17
-
10刘风景.法条标题设置的理据与技术[J].政治与法律,2014(1):121-132.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84
-
1龚道枝,康绍忠,佟玲,丁日升.分根交替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桃树根茎液流动态的影响[J].水利学报,2004,35(10):112-118. 被引量:33
-
2寇长林,巨晓棠,高强,甄兰,张福锁.两种农作体系施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24(11):2548-2556. 被引量:28
-
3张卫星,赵致,廖景容,吴盛黎.作物抗旱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334-339. 被引量:30
-
4安劲萍.线性规划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44-47. 被引量:12
-
5陈尚谟.旱区施肥量与农田水分利用率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1994,15(4):12-15. 被引量:9
-
6刘宏斌,张云贵,李志宏,张维理,林葆.北京市平原农区深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状况研究[J].土壤学报,2005,42(3):411-418. 被引量:73
-
7吴佩林,张伟.北京市水危机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436-439. 被引量:23
-
8谭军利,王林权,李生秀.不同灌溉模式下水分养分的运移及其利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4):442-448. 被引量:28
-
9李志军,张富仓,康绍忠.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冬小麦水分与养分利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8):17-21. 被引量:45
-
10范英英,刘永,郭怀成,王树通,姜玉梅.北京市水资源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J].资源科学,2005,27(5):113-119. 被引量:40
引证文献5
-
1张秋平,杨晓光,杨婕,王化琪,王璞,王志敏,Bouman.不同灌溉处理下旱稻光合生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6):67-72. 被引量:13
-
2王会肖,蔡燕,刘昌明.生物节水及其研究的若干方面[J].节水灌溉,2007(6):32-36. 被引量:11
-
3李玉义,逄焕成,周宪龙,陈阜.京郊山地旱作区农田生产力可持续性分析与对策——以延庆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2):6-10. 被引量:3
-
4高媛媛,王红瑞,韩鲁杰,王岩,王喆.北京市水危机意识与水资源管理机制创新[J].资源科学,2010,32(2):274-281. 被引量:31
-
5刘亚琼,李法虎,杨玉林.北京市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节水节肥方案优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6(5):39-44.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65
-
1薛昌颖,杨晓光,邓伟,张天一,闫伟兄,张秋平,肉孜阿基,赵俊芳,杨婕,Bouman B A M.利用ORYZA2000模型分析北京地区旱稻产量潜力及需水特征[J].作物学报,2007,33(4):625-631. 被引量:19
-
2朱艳艳,贺康宁,唐道锋,巩玉霞.青海大通几种主要灌木适宜土壤水分条件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4):119-122. 被引量:2
-
3李鹏,欧阳竹,王吉顺,武兰芳,董玉红,潘国艳.叶位对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及冠层微气象因子日变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43-9148. 被引量:2
-
4薛昌颖,杨晓光,邓伟,张秋平,闫伟兄,王化琪,B.A.M.Bouman.应用ORYZA2000模型制定北京地区旱稻优化灌溉制度[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4):76-82. 被引量:14
-
5陈展宇,吴磊,凌凤楼,徐克章.旱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3):237-240. 被引量:11
-
6刘志娟,杨晓光,薛昌颖,张秋平,B.A.M.Bouman,王化琪.华北地区旱稻产量适应性及耗水特征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5):1143-1148. 被引量:4
-
7刘丽芳,许新宜,王会肖,尹剑.土壤水资源评价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5):621-625. 被引量:8
-
8王梓,王瑞辉,左海军,刘健.湖南5种园林地被植物蒸腾耗水特征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139-144. 被引量:6
-
9杨江山,张恩和,黄高宝,张仁陟.保护性耕作对菘蓝光合特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0,19(1):113-120. 被引量:6
-
10李玉欣,师长海,乔匀周,董宝娣,廉诗启,刘孟雨,刘海培.冬小麦蒸腾效率对土壤水分响应的生理机制探讨[J].华北农学报,2010,25(1):121-125. 被引量:6
-
1刘冬,卢莹莹.浅析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3(15):316-316.
-
2娄向鹏.拯救不盈利的品牌农业[J].智富时代,2016,0(6):62-63.
-
3世界资源学会水管理研究报告简介[J].水利发展研究,2001(1):50-50.
-
4林明富.发展中的前进水管处[J].兵团建设,2009(2):57-57.
-
5林明富.齐头并进谋发展——农三师前进水库管理处发展掠影[J].兵团建设,2009(14).
-
6林明富.开拓进取促发展——农三师前进水库管理处掠影(一)[J].兵团建设,2009(5).
-
7精准发力 扶贫攻坚[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5(3).
-
8王道普.“漫灌”变“滴灌”精淮拔穷根[J].乡镇论坛,2015,0(25):12-13.
-
9马林英.以色列节水农业创奇迹[J].农村工作通讯,1998,0(3):38-38.
-
10国家进一步放开统配水泥价格[J].中国建设信息,1996,0(1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