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过程中的权力运作
被引量:1
On Utilization of Power in the Course of Education
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2001年第12期3-4,共2页
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
-
1米歌尔·福柯著,钱翰译《保卫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第27-28页.
同被引文献12
-
1刘铁芳.试论教育中的交流及其阻隔[J].中国教育学刊,1996(3):16-20. 被引量:23
-
2陈枚.试论师生交往的社会心理结构[J].心理学报,1986,18(3):238-247. 被引量:6
-
3周廷勇,周作宇.关于大学师生交往状况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3):79-84. 被引量:39
-
4郭英,刘宪俊.师生交往:彰显教育主体间性的基本途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5):42-47. 被引量:15
-
5徐今雅.交往: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哈贝马斯批判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8,20(1):13-17. 被引量:31
-
6倪京凤.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师生观--让师生走向共同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8(4):89-90. 被引量:4
-
7顾明远.再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9(2):69-74. 被引量:61
-
8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6):26-31. 被引量:244
-
9刘要悟,柴楠.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者性——教学交往的范式转型[J].教育研究,2015,36(2):102-109. 被引量:147
-
10吴全华.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2,23(9):14-19. 被引量:78
二级引证文献15
-
1李阳杰.师生交往中的媒介效应:回顾与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9,0(4):116-124.
-
2张乐乐,陈恩伦.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评价的现实困境及其变革路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41(3):193-199. 被引量:13
-
3张继明,王梦超.教育惩戒:内涵阐释、价值分析与实施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1):79-86. 被引量:28
-
4申国昌,赵凯.民国时期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日常交往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20,36(6):73-82. 被引量:1
-
5申国昌,白静倩,赵凯.多彩与广泛:民国时期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日常交往活动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43(2):75-83.
-
6黄小宾,杨超.论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活动的现实需要与冲突——基于知识价值增值的视角[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1,41(4):122-128. 被引量:1
-
7吴欢.师生相处的视角:俯视、平视与仰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5):31-34. 被引量:1
-
8李阳杰,C.K.John Wang,魏戈.赋权增能与边界拓展: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建构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22(5):227-234. 被引量:3
-
9冯永刚,武佳萌.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历史嬗变与前景展望[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4):45-51. 被引量:4
-
10韩硕,张家军,闫君子.交往理性视域下师生交往的异化与重构[J].教学研究,2023,46(2):1-8. 被引量:1
-
1马维娜.控制与悬置:学校场域中的权力运作(下)[J].学科教育,2004(2):7-10. 被引量:1
-
2王良钧.学校管理权力运作的思辩[J].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3(3):96-98.
-
3徐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分析[J].文教资料,2008(1):201-202.
-
4孔晓娟.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5):229-230. 被引量:1
-
5蒋萍.河南省现代远程教育问题分析[J].魅力中国,2009,0(19):20-20.
-
6张先艳,杨正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榆林学院学报,2005,15(2):91-92. 被引量:3
-
7李程.关于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教育探析[J].中华少年,2016,0(23):1-1.
-
8王海玲.探究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的支教[J].中国文房四宝,2013(5):20-20.
-
9李建成.教育: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成长教育”的追求与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09(2):4-7.
-
10杜向飞.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上旬),2012(2):140-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