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农地整理的驱动因素、投入机制、组织机制、利益分享机制以及农地整理的内容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
共引文献76
-
1董曙军.浅谈农村土地整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7,4(35).
-
2陈艳梅,谢丽.商丘地区土地问题与土地整理的调研与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6):90-92. 被引量:5
-
3马惠.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特征分析——以许昌市为例[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4(2):27-31. 被引量:2
-
4赵立军,王占歧.浅析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其完善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6):34-36. 被引量:6
-
5丁松,罗昀,黄贤金,濮励杰,彭补拙.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J].经济地理,2004,24(4):528-532. 被引量:27
-
6汤惠君,胡振琪,苏少青.广东土地整理的实践与探索[J].地理科学,2004,24(4):484-487. 被引量:2
-
7吴怀静,杨山.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6):61-64. 被引量:54
-
8廖赤眉,李澜,严志强,陆永岗.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及其在广西的应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1):7-11. 被引量:30
-
9董利民,毛泓,叶惠,王雅鹏.德国乡村土地整理融资机制及其启示[J].新疆农垦经济,2003(5):73-74. 被引量:10
-
10丁卫红.毕节地区土地整理问题与对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2):70-7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3
-
1朱绍新,尹进.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应用与展望[J].农业经济,1996(11):47-48. 被引量:3
-
2阎建忠,余杰.关于土地整理的几个问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3):240-243. 被引量:9
-
3韩润仙,韩桐魁.农地整理的运行机制[J].中国土地,1999(2):23-24. 被引量:7
-
4李展,彭补拙.江苏省吴江市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J].资源科学,2000,22(3):70-73. 被引量:37
-
5严金明.农地整理要兼顾景观生态[J].中国土地,2000(5):19-20. 被引量:39
-
6叶艳妹,吴次芳,黄鸿鸿.农地整理工程对农田生态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保育型模式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5):167-171. 被引量:75
-
7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1):1-5. 被引量:268
-
8楼惠新,张建新.论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3):215-218. 被引量:35
-
9喻俊华,韩桐魁.我国当前农地整理项目的选择评判方法初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4-77. 被引量:13
-
10刘金平,吴俊品.农地整理经济效果评价的几个问题[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101-10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4
-
1刘琼,欧名豪.农地整理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4):54-55. 被引量:5
-
2高珊.农地整理中的若干问题[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2,2(4):62-65. 被引量:2
-
3高珊.低丘地区农地整理实践研究——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20(1):17-20. 被引量:2
-
4蒲春玲,王华丽,肖峰.农地整理若干问题探讨[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3,26(2):90-93.
二级引证文献9
-
1王欢.土地整理分区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49-153. 被引量:3
-
2田甜,杨钢桥.农地整理对农户使用农业机械行为的影响——基于湖北省部分地区的农户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89. 被引量:3
-
3蔡广鹏,郜红娟,张帮云.基于GIS的仁怀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潜力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8):148-150. 被引量:3
-
4喻俊华,韩桐魁.我国当前农地整理项目的选择评判方法初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4-77. 被引量:13
-
5宋喜龙.河南省农地流转规范推进与协同措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7):40-42.
-
6宋喜龙.河南省农地流转的规范推进与协同措施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8(1):46-49. 被引量:2
-
7宋喜龙.新形势下河南省农地流转的推进措施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3):94-96.
-
8胡军,熊华,金彬婕.基于农户层面的农地整理对于农用地流转影响分析——以湖北省汉川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4):38-41.
-
9蒲春玲,王华丽,肖峰.农地整理若干问题探讨[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3,26(2):90-93.
-
1荣远,张雪洁,张红玲.“替农民说话,帮农村致富”——《农民日报》围绕“三农”工作实践“三贴近”的探索[J].新闻爱好者,2004(11):16-17.
-
2蒋国春,王惠平,叶青.根据渔药包装上的内容选择优质产品[J].渔业致富指南,2005(3):46-46.
-
3牛国元,樊建民.宁夏酒类企业实施差异化创新策略的核心内容选择[J].市场经济研究,2003(5):37-38.
-
4张翠梅,高吉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下的农民主体性缺失[J].理论研究,2011(1):34-36. 被引量:4
-
5梁巧,黄祖辉.关于合作社研究的理论和分析框架:一个综述[J].经济学家,2011(12):77-85. 被引量:48
-
6袁丽英.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内容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12-13. 被引量:1
-
7和平.对班组长培训应注重能力,而不是知识[J].现代班组,2011(4):8-9.
-
8王配文,葛福婷,胡新顺.“美推”-大学生分享生活手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可行性研究[J].商,2015,0(33):213-213.
-
9吴彤.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历史考量中找寻其当代价值[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6):716-720.
-
10张运书,潘淑娟.目标与范式: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借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1(3):98-103. 被引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