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安徽省秃杉造林对比试验
被引量:
4
A cultivation test of Taiwania fiousiana Gaussen in Anhui Provin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5年生对比林试验结果表明 ,同海拔造林 ,秃杉与杉木、柳杉的主要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无明显差异 ;海拔较高的低山区则更适宜秃杉的生长 ,其各生长性状与海拔较低的丘陵区的秃杉相比 ,具有极显著的差异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造林 ,秃杉长势良好 ,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 。
作者
章健
机构地区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2001年第5期19-19,共1页
Chin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秃杉
引种
安徽
造林
对比试验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2
1
秃杉种源苗期变异与选择的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1996(6):9-13.
被引量:10
2
刘恬行,方东山.
安徽省秃杉引种试验初报[J]
.安徽林业科技,1991(4):12-16.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0
1
潘磊,漆荣,张家来,张凤芝.
秃杉种源试验研究进展[J]
.林业科技开发,2006,20(5):1-3.
被引量:4
2
王明怀,陈建新,谢金链,梁胜耀,黄越茂,梁仕威.
秃杉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0(1):60-63.
被引量:2
3
陈强,袁明,刘云彩,刘永刚,苏俊武,毕波,周筑.
秃杉的物种确立、天然林种群特征、保护、引种和种源选择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12,41(2):1-16.
被引量:24
4
章健.
秃杉苗期生长分析及不同种源比较[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1):87-89.
被引量:4
5
王明怀,陈建新,殷祚云,梁胜耀,黄越茂,沈维强.
秃杉种源-家系遗传变异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3(3):17-20.
被引量:7
6
段成波,陈强,王庆华,杨锐铣,毕波,刘永刚,周筑,孙宏.
秃杉不同家系种子品质及1年生苗木生长变异分析[J]
.西部林业科学,2015,44(3):78-84.
被引量:4
7
孙志刚,陈强,苏俊武,许彦红,刘永刚,王庆华,刘云彩,周筑,孙宏.
秃杉持续生长力的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5):116-119.
被引量:5
8
尹晓蛟,杨旭.
我国秃杉种源选择试验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23,51(22):6-8.
9
蒋莹,王黄倚君,王绍昌,王海梅,陈友祥,李建梅,孙志刚,陈强,赵军,周红,王庆华.
屏边县不同秃杉种源生长差异及选择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23,52(6):15-21.
被引量:2
10
章健,徐英宏,唐宁.
秃杉不同种源苗期及幼林生长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784-785.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41
1
潘辉,张金文,林顺德,赖银华,王丽梅.
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
.林业科学,2003,39(S1):106-111.
被引量:49
2
程良绥.
秃杉、江南桤木引种造林试验与生长效果分析[J]
.防护林科技,2004,17(5):12-14.
被引量:3
3
谢文雷.
秃杉人工林密度管理技术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04,17(5):23-25.
被引量:8
4
王清奎,汪思龙,冯宗炜,邓仕坚,高洪.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947-1952.
被引量:41
5
叶功富,沈德炎,许文宝,林捷,谢益心,张梓萍,李宝福.
闽南山地引种树木的中试造林效果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4):1-6.
被引量:9
6
沈维义,李丽婷.
黄山松抚育间伐强度效应试验[J]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4):32-34.
被引量:8
7
李晓储,黄利斌.
秃杉引种幼龄生长规律初步研究[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3,17(2):183-191.
被引量:25
8
张先仪,盛伟彤,邓宗付,李旭明,张小文.
杉木幼林不同抚育方法效果的评价[J]
.林业科学研究,1994,7(4):394-398.
被引量:23
9
胡立,王光剑,马光良,胡建明.
秃杉早晚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5):42-45.
被引量:4
10
谢吉策,刘宗恒,张建华.
鄂西北秃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2006,35(2):17-2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邹礼光.
秃杉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肥力的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05,18(5):1-2.
被引量:9
2
吴庆标,黄承标,黄恒川,黄海仲,韦家国,蒙跃环.
杉木连栽迹地改植秃杉的经济效益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08,28(2):95-98.
被引量:3
3
钱建新.
秃杉抚育间伐初步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9,36(2):235-237.
被引量:6
4
叶代全.
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营造秃杉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57-15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张炜平,黄聚聪,李熙波.
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影响因素[J]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97-99.
被引量:6
2
李强,马明东,刘跃建,刘闯,陈暮初.
几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研究[J]
.土壤通报,2008,39(5):1034-1037.
被引量:13
3
李林源.
外加氮源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养分的影响[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29(4):16-19.
被引量:1
4
陈志安.
施肥对光皮桦生长量影响初探[J]
.湖北林业科技,2010,39(5):26-28.
5
黄承标,曹继钊,吴庆标,韦家国,蒙跃环,李保平.
秃杉林与杉木连栽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比较[J]
.林业科学,2010,46(4):1-7.
被引量:31
6
王雨水.
低海拔地区秃杉造林关键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25-128.
7
徐兴波.
秃杉与杉木轮种的可能性和存在问题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11,41(4):104-106.
被引量:1
8
吴文勇.
沿海较高海拔山地引种秃杉适应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2):145-146.
被引量:2
9
覃世杰,廖承锐,陈孟,苏治南,周哲名,杨梅.
不同经营密度对柳杉纯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4):40-42.
被引量:5
10
王建林.
秃杉中龄林抚育间伐技术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37(3):10-11.
1
洪菊生,潘志刚,施行博,吴士侠,游应添.
秃杉的引种与栽培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1997(1):7-14.
被引量:49
2
李凤华,于曙明,潘盛荣,冉庆忠.
秃杉造林技术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1992(1):15-17.
被引量:5
3
赵子庄.
秃杉造林的技术要点[J]
.云南林业,2000,21(3):20-20.
4
周丹,杜凡,王萌,候昭强.
维西县发现野生秃杉巨树及其群落[J]
.林业调查规划,2014,39(6):26-27.
被引量:1
5
王雨水.
低海拔地区秃杉造林关键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25-128.
6
林文华.
秃杉在福建省永春县造林试验及效果分析[J]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19(1):24-26.
被引量:1
7
唐光卫,何斌,罗宏福,廖倩苑,李远航,舒凡,卢万鹏,刘俊.
桂西北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J]
.西部林业科学,2015,44(2):96-99.
被引量:4
8
甘国勇.
龙海九龙岭林场不同采伐迹地尾巨桉造林效果比较[J]
.福建热作科技,2010,35(3):7-8.
被引量:2
9
吴永和,侯顺,袁楚平,杨永,陆松权,李屈强.
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方式的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1993,20(2):1-6.
被引量:1
10
罗登胜.
闽西山地杉木采伐迹地不同阔叶树种的造林成效[J]
.防护林科技,2015,28(6):54-56.
被引量:1
林业科技开发
200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