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23,共3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同被引文献10
-
1约阿西姆·明希,任永秋,于爱民.关于德国的职业教育政策及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24):14-15. 被引量:28
-
2瓦尔特·R·海因茨,凤兮.德国青年的过渡与就业[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18(2):37-46. 被引量:8
-
3曹孚 等.外国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1-12.
-
4[2]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
5瓦尔特·R·海因茨.德国青年的过渡与就业[J].青少年导刊(人大复印资料),2001,(5).
-
6[5]瓦·巴特尔.法西斯专政时期的德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25.
-
7[10]费希特著作选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97.
-
8奥尔德里奇.简明英国教育史[M].诸惠芳,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39.
-
9托马斯·莫尔坞托邦[M].北京:三联书店,1956:40.
-
10陶量.德国的职业教育和公务员培训制──中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考察团访德报告[J].教育与职业,1996(6):35-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郑木华,邱忠仪.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定位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5-6. 被引量:3
-
2王哲.试论如何构建职教理论体系[J].现代交际,2012(6):181-181.
-
3于飞,王哲.试论职教理论体系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7):1-2.
-
4李忆华,陈海利.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探源[J].重庆高教研究,2014,2(2):57-60. 被引量:3
-
5付建超.教师专业化之专业理论知识建设探索[J].石油教育,2014(4):12-14.
-
6甘晓宁.浅谈中职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应具备的条件[J].科技风,2015(8):241-242.
-
7张琰.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历史进程、时代价值与经验启示[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3(3):36-42.
-
8时红兵.建立制造业中心 扩大社会就业率[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6):21-2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