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18-19,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同被引文献18
-
1范树林,刘清涛,王振贵.高职服装类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6):20-22. 被引量:2
-
2梅亚明.高校专业群的集约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7):68-69. 被引量:50
-
3林苏.高职教育系统整合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51-52. 被引量:12
-
4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2-63. 被引量:109
-
5赵鹏飞,苏成柏.浅谈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46-47. 被引量:32
-
6杜安杰.浅论高职“专业集群”建设思想[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2):30-31. 被引量:4
-
7梁芳使.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探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31-34. 被引量:3
-
8李媛媛.浅析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54-55. 被引量:7
-
9朱双华,汪炎珍.立足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专业群设置之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26):36-37. 被引量:1
-
10董志民.关于我校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构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26):38-3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46
-
1陈星毅.基于核心素养视域的专业群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7(8):37-41. 被引量:4
-
2张卫军.基于产业链的高职园林专业群课程体系研究[J].山东青年,2019,0(9):35-36. 被引量:1
-
3张国祥.美国职业群模式及高职教育专业群设置[J].当代职业教育,2012(11):90-92. 被引量:8
-
4肖冰,韩秋莹.“无界化”理念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J].教育评论,2009(3):28-30. 被引量:13
-
5刘方,何玉宏.刍议交通类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J].交通职业教育,2009(4):22-24. 被引量:3
-
6徐恒亮,杨志刚.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创新价值和战略定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7):62-65. 被引量:19
-
7刘毓.高职院校松散型专业群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6):82-84. 被引量:12
-
8施泽波.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95-96. 被引量:23
-
9李静,简玉刚,李玲.基于企业经营活动需要的高职营销商务类专业群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8):12-14.
-
10谢正兰,李剑勇.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设计[J].电子商务,2012,13(4):84-85. 被引量:1
-
1缪兴锋.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集群式模块课程设计的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39-43.
-
2胡宇彬.我国高职课程模式的发展状况与案例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33-34.
-
3黄智明.集群式模块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0,21(1):28-29. 被引量:3
-
4卢亚萍.职业院校适应工作岗位的集群式模块课程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8(9):55-56.
-
5赵超.浅谈“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4(1):27-27. 被引量:5
-
6陈欢.采用集群式模块课程结构的成效[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4):74-74.
-
7邢畏三,梁纯山.以集群式模块模式强化对职高课程的管理[J].天津教育,2000(1):22-23. 被引量:2
-
8朴根虎.“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林区教学,1999,0(2):91-91.
-
9王彬,郭朝红.集群式模块课程实施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3(10):112-113.
-
10胡晔,李志忠.对高职课程改革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4,20(07X):48-49. 被引量: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