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32,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同被引文献19
-
1闵建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内涵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17-20. 被引量:34
-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的根本问题是学问化—— 徐国庆和他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技术学范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9):49-51. 被引量:11
-
3许康平.KAQ人才培养模式[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2):1-4. 被引量:8
-
4冯玫,许晓明.亚太国家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比较与我国的模式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6):99-103. 被引量:14
-
5http://www.gov.cn/2007lh/content_544537.htm .
-
6http://zh.wikipedia.org/wiki/ .
-
7周劲松,温宇.区域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政策需求与机制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0):45-48. 被引量:22
-
8李宗义,毕明明.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发展中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13):89-91. 被引量:2
-
9孙士新,李海燕,张腾达.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工作的问题与创新策略[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4):95-98. 被引量:3
-
10寺田盛纪,闫智勇,陆素菊,朱丽佳.日本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亚洲区域内国际比较视野中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7):81-8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4
-
1郑燕.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机械职业教育,2007(10):10-10. 被引量:8
-
2张克新.关于职业技术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2(1):36-38. 被引量:1
-
3孙士新,杜建华,李海燕.“四个1/3”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菏泽学院学报,2012,34(5):131-135. 被引量:1
-
4赵明威,穆龙涛,邬凯.基于双高计划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21(3):1-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2
-
1李建国,田玉民,王宏军.《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岗位角色模式'教学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0(A01):129-129.
-
2李海宗,肖文芳.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特征之新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34):5-8. 被引量:4
-
3林俊,吴海燕.民办高校技能型高职人才培养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0(23):230-232.
-
4俞蓓.有关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3):74-75.
-
5张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创新浅探[J].神州,2013(14):134-134.
-
6韩秋敏,陆正清.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7):43-44. 被引量:1
-
7郭海新.基于工作室的“岗位超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2):46-47. 被引量:1
-
8张磊,孙士新.地方性高职院校的生源困境及应对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4):82-86. 被引量:4
-
9王丽丽,谢久香.技师学院美术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探究[J].时代教育,2018,0(2):27-27.
-
10白秀艳.“工作室——校内职场”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4,1(10):112-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