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白魔芋不同外植体的组培和分化条件初探(简报)
被引量:
13
Study on Tissue Culture of Explants from Amorphophallus albu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白魔芋的 5种营养器官以 11种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的结果表明 ,培养基M6适于侧芽生长和皮下组织诱导愈伤组织 ;M9适于主芽和基部组织诱导愈伤组织 ;M2适于皮上胞芽组织分化生长。皮上胞芽组织为最好的接种材料。
作者
吴毅歆
谢庆华
机构地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
出处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3-514,共2页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关键词
白魔芋
外植体
组培
愈伤组织
分化条件
分类号
S632.9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141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49
参考文献
2
1
李恒.
从生态地理探索天南星科的起源[J]
.云南植物研究,1996,18(1):14-42.
被引量:46
2
郑素秋,刘克颐.
魔芋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的研究初报[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89,15(4):71-77.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李恒,魏兆祥.
芋属新种——异色芋[J]
.云南植物研究,1993,15(1):16-17.
被引量:7
2
李恒,云南植物研究,1994年,增6期,18页
3
李恒,云南植物研究,1992年,增5期,27页
4
李恒,云南植物研究,1992年,增5期,7页
5
李恒,云南植物研究,1992年,增5期,71页
6
李恒,Aroideana,1988年,11卷,1期,4页
7
李恒,武汉植物学研究,1988年,6卷,3期,209页
8
李恒,植物研究,1988年,8卷,3期,99页
9
李恒,植物分类学报,1987年,25卷,5期,414页
10
李恒,云南植物研究,1986年,8卷,4期,363页
共引文献
49
1
侯典云,王荔,杨艳琼,文国松,杨凯,黄平.
半夏不同居群的细胞学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2):159-162.
被引量:16
2
侯典云,王聪睿,王荔,马占强.
昭通半夏染色体观察[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2):320-322.
被引量:4
3
侯典云,王聪睿,王荔,马占强.
昭通半夏染色体观察[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84-1384.
被引量:1
4
梁旻雯,魏美才.
中国花蝽类昆虫动物地理学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6(2):87-89.
5
刁英,滕彩珠,吴金平,向发云,顾玉成,胡中立.
魔芋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137-139.
被引量:15
6
周涤,吴丽芳.
马蹄莲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9):284-290.
被引量:26
7
张君毅,郭巧生,吴丽伟,杭悦宇.
我国不同地区半夏rDNA序列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1):1768-1772.
被引量:31
8
成玉,陈成彬,薛梅,陈力.
应用AFLP技术探讨半夏属五个种的亲缘关系[J]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6):559-564.
被引量:15
9
李名旺,顾德兴,刘友良,徐炳声.
半夏属的染色体数目、倍性与珠芽发生的关系[J]
.植物分类学报,1997,35(3):208-214.
被引量:30
10
刘波,王荔,陈疏影,杨艳琼,和世平,占艳.
36份不同居群半夏同工酶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3(1):11-14.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41
1
徐刚,王彩莲,慎玫,陈秋方.
魔芋块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J]
.种子,1993,12(5):21-23.
被引量:5
2
刘好霞,张盛林.
魔芋育种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07,1(2):37-40.
被引量:9
3
胡楠,刘海利,王启军,牛义,张盛林.
魔芋浅层液体组织培养体系研究[J]
.中国蔬菜,2011(10):58-63.
被引量:9
4
张兴国,苏承刚,刘佩瑛.
魔芋快繁体系建立和人工种子研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8(3):71-73.
被引量:10
5
许永琳,秦丽贤,李康业,赵丽华,张晓峰.
魔芋飞粉成分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8(1):77-79.
被引量:17
6
黄丹枫,刘佩英.
魔芋组培快繁技术的应用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1991,18(2):162-164.
被引量:16
7
唐明凤,胡德波.
白魔芋软腐病综合防控技术初探[J]
.云南农业,2013(12):36-38.
被引量:5
8
黄训端,周立人,何家庆,徐明照.
^(60)Coγ射线辐照花魔芋球茎的早期诱变效应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2004,13(4):306-313.
被引量:15
9
顾玉成,吴金平,万进,宋志红.
魔芋不同外植体诱导比较实验[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3):17-19.
被引量:12
10
张盛林,李川,刘佩瑛,高启国.
^(60)Co-γ射线辐射对花魔芋性状影响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183-184.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3
1
阮荣辉.
无公害魔芋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2012(S1):82-83.
2
谢庆华,张云峰,严胜柒,桑林,谢世清.
不同外植体诱导魔芋微球茎的比较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3):350-355.
被引量:14
3
谢庆华,张云峰,严胜柒,桑林,谢世清.
魔芋试管气生球茎的诱导研究[J]
.生物技术,2006,16(3):76-79.
被引量:2
4
马崇坚,彭诚聪.
魔芋块茎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
.江苏农业科学,2007,35(3):103-105.
被引量:7
5
严胜柒,谢庆华,张云峰,桑林,谢世清.
包衣处理对魔芋试管微球茎萌发及生长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4):495-501.
被引量:3
6
吴金平,宋志红,刁英,向发云,曾祥国,顾玉成,胡中立.
珠芽魔芋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5):887-888.
被引量:8
7
阮荣辉.
浅析魔芋组培工厂化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及组培、栽培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2007,4(31):136-136.
8
张云峰,谢庆华,严胜柒,官会林,谢世清.
魔芋叶片离体诱导试管微球茎发生的培养条件优化[J]
.江苏农业科学,2009,37(4):68-70.
被引量:2
9
解松峰,宣慢,张百忍,刘继瑞,马俊,谢世学.
魔芋属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
.长江蔬菜,2012(2):7-12.
被引量:10
10
白立伟,牛义,刘海利,张盛林.
魔芋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16,10(4):48-52.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49
1
朱瑛,朱燕.
魔芋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探讨[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2):80-83.
被引量:3
2
牟方贵,滕建勋,陈永波,盛德贤,赵清华,钟刚琼,黄海清,潘娅妮,胡永忠,覃宇,杨朝柱.
温度湿度及种球茎大小对花魔芋有性繁殖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331-335.
被引量:6
3
马崇坚,彭诚聪.
魔芋块茎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
.江苏农业科学,2007,35(3):103-105.
被引量:7
4
严胜柒,谢庆华,张云峰,桑林,谢世清.
包衣处理对魔芋试管微球茎萌发及生长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4):495-501.
被引量:3
5
顾玉成,吴金平,宋志红,向发云,曾祥国,胡中立.
魔芋试管微球茎繁殖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9):100-102.
被引量:10
6
吴金平,宋志红,刁英,郭兰,向发云,曾祥国,顾玉成,胡中立.
西盟魔芋组织培养初步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1):98-99.
被引量:4
7
胡建斌,柳俊.
魔芋属植物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2008,25(1):14-19.
被引量:6
8
吴金平,胡静宜,顾玉成.
魔芋微球茎栽培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7-7.
9
李剑美,谢庆华,张云峰,赵庆云,梁艳丽,杨燕,谢世清.
魔芋组织培养中不同生长阶段同工酶变化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5):603-608.
被引量:1
10
宋志红,吴金平,曾祥国,向发云,吴润玲,冯小明,顾玉成.
魔芋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57-59.
被引量:8
1
谢庆华,吴毅歆,张勇飞,高丽琼.
白魔芋外植体组培分化条件的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3):66-69.
被引量:15
2
郭云贵,罗苗.
红掌愈伤组织增殖分化条件的优化[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2,0(1):7-10.
3
郭云贵,罗苗.
红掌愈伤组织增殖分化条件的优化[J]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5):10-12.
被引量:1
4
卢龙斗,李爱花,彭仁海,高武军,邓传良,周娜,杨绪勤.
茶菊再生体系及其卡那霉素筛选体系的建立[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872-9875.
被引量:2
5
魏翠华,蔡宣梅.
圆叶蔓绿绒快速繁殖条件的优化[J]
.福州农业科技,1999(1):23-26.
6
查兰松.
观赏凤梨侧芽扦插繁殖及栽培[J]
.中国园艺文摘,2008(5):95-95.
7
王华宇,陈乃明,何贵整,陈丽文,时群,赖崇健.
黑麦冬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2):138-140.
8
王平华,谢庆华,吴毅歆,张勇飞,高丽琼.
白魔芋不同外植体组培分化条件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1):63-65.
被引量:12
9
张亚君,徐妙珍,王凡秀,宋云平,董玉霞,凌云.
紫椴芽的离体培养诱导分化条件的研究[J]
.吉林林业科技,1996,25(1):43-44.
被引量:13
10
唐兴国,周全,范莹.
紫薇幼胚培养及植株再生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77-13178.
被引量:4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