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8-42,51,共6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参考文献4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5、243~244页.
-
2李培湘主编.《素质教育目标导学研究》上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46页.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
4李培湘,李佳孝,彭华生,姚云,邓昌贵.素质教育目标导学体系研究[J].教育研究,2000,21(9):77-80.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121
-
1丁玉章.连锁商业的本土轨迹与规律探寻(下)[J].中国市场,2006(47):14-18. 被引量:1
-
2李仕敏.多种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8(6):60-61. 被引量:1
-
3陈瑶.试论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南平师专学报,2002,21(4):83-86. 被引量:2
-
4朱晋元.高校体育课程中社会性发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促进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6):121-124. 被引量:3
-
5高春辉.应用文“大写作”教育思想下的课堂组织艺术[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4):108-109.
-
6彭陵飞.高职院校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管理[J].金融教育研究,2008,22(4):130-132. 被引量:3
-
7赵翼虎,赵方珂.体育观的发展:渐近无意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4(6):21-23. 被引量:7
-
8隽鸿飞.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文化学意义[J].史学理论研究,2004(3):20-28. 被引量:5
-
9夏海.革命导师关于建设和改革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思想[J].政治学研究,2001(1):14-18.
-
10宋才发.论我国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构建[J].民族研究,2004(5):1-9. 被引量:25
同被引文献12
-
1王美萍,刘新生.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2):99-102. 被引量:15
-
2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6(2):50-57. 被引量:346
-
3严建会,陈林选.论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性和切入点[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5):107-109. 被引量:3
-
4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79a277001f69e314332949a.html.
-
5(美)韦恩.K.霍伊,等.教育管理学(第7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1.
-
6冯建军.教师与教育哲学[J].当代教师教育,2011,4(1):1-5. 被引量:13
-
7陈喜.互动的课堂 有效的教学——八年级“蒸发”教学的流程与评析[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2,30(1):27-29. 被引量:1
-
8李培湘,李佳孝,彭华生,姚云,邓昌贵.素质教育目标导学体系研究[J].教育研究,2000,21(9):77-80. 被引量:29
-
9陆雪莲.基于高师课程视角的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81-82. 被引量:1
-
10方展画.发展性、动态性、多样性——对教育的重新理解[J].教育研究,2002,23(10):6-12.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5
-
1刘爱伦,鲍文婕.促进中小学教育衔接的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2005,21(3):25-27. 被引量:6
-
2何燕.初中语文目标导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2(7):105-106.
-
3格建萍.“三步导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4,34(8):53-54. 被引量:2
-
4陆雪莲,王艺霏,寇志国.基于高师共同课教学的目标导学模式:价值彰显与教学程序[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4):90-92.
-
5姜伟.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J].湖南中学物理,2013,0(11):18-19.
二级引证文献8
-
1柴军应.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98-101.
-
2傅建球,张瑜.中等与高等教育体系的断裂与衔接问题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1):35-37. 被引量:1
-
3李玲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问题研究——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J].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11(2):28-34.
-
4傅兵.东北华北高温少雨 黄淮汉水频降暴雨—2000年6月—[J].气象,2000,26(9):58-61. 被引量:2
-
5司瑞利,徐君,汪海文,张永贵.中小学教育有效衔接研究综述[J].西部素质教育,2018,4(7):204-205. 被引量:1
-
6杨双达,王千慧,谭恬,罗青,廖纬.小升初阶段儿童自我认同感的调查研究——以湖南师大附中星沙实验学校为例[J].特立研究,2021(1):47-52.
-
7姜春春.以点带面:语文课堂导学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4):26-28.
-
8赖桂贤.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释疑”课堂模式初步探析[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27):114-117.
-
1李佳孝.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目标导学体系的评价观[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56-61. 被引量:1
-
2窦晓峰.《六月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导学设计[J].学园,2014(26):130-130.
-
3许冰冰.九年英语Unit4 Topic1 Section C预习导纲[J].黑河教育,2011(6):51-51.
-
4程虹.再现人生历程·写尽沧海桑田:自传、小传与自荐信——写作训练第五单元目标导学[J].文科爱好者,2004(23):64-65.
-
5付庆爱.“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导学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品德版),2013(4):50-51.
-
6华娇娈.299关于《春蕾初绽》一课的导学建议[J].魅力中国,2010(25):299-299.
-
7雨霓.用心关注事物·竭力挖掘源泉:自由写作实践(一)——写作训练第六单元目标导学[J].文科爱好者,2004(23):66-67.
-
8陈永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病症”及“诊疗”[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6):76-76. 被引量:2
-
9郭刚建.融入生活体验 展开想像翅膀——第六单元同步导学[J].文科爱好者,2004(4):51-65.
-
10林爱村.先学后教 高效课堂[J].新教师,2013,0(6):36-3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