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甘薯新品系的高产特性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高 95 8 5 ,SL 19的生长动态进行研究 ,初步探明这个品系的突出特点是 :早、中期平稳生长 ,后期不早衰 ,至收获期仍能保持很高的净光合生产率 ,整个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分别较徐 18高 88 5 %和 84 5 %。
作者
杨爱梅
雷红霞
吴继华
石红梅
雷书声
机构地区
河南省商丘市农科所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01年第5期48-49,共2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关键词
甘蔗
净光合生产率
商958-5
T/R率
经济系数
SL-19
品系特性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3
1
冯瑞集 等.福薯87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福建省农科院,1987,(2):24-36.
2
陈凤翔.甘薯高产模式的研究[J].中国甘薯,1994,(7):107-107.
3
余增骞.甘薯短期高产的生理生态指标及干物质分配规律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1986,(5):13-16.
共引文献
3
1
许泳清.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12-13.
被引量:5
2
杨爱梅,雷红霞,秦云霞,雷书声.
豫薯10号甘薯生长动态观察[J]
.河南农业科学,2000,29(11):6-7.
被引量:1
3
辛国胜,林祖军,刘学庆,王建玲,姜大奇.
甘薯新品种烟薯16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2001,18(1):25-2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1
1
雷书声,杨爱梅,李渊华.
高产高淀粉甘薯品种——商薯19[J]
.中国种业,2004(10):48-48.
被引量:12
2
占子勇,杜杏花.
南薯88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技术[J]
.江西农业科技,1993(2):36-37.
被引量:3
3
刘庆昌.
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
.科技导报,2004,22(9):21-22.
被引量:218
4
马代夫,朱崇文.
甘薯壮苗增产的生理特点分析[J]
.作物杂志,1989(4):22-23.
被引量:7
5
丁玲.
甘薯的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规律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2):60-61.
被引量:19
6
刘兰服,张松树,郭元章.
冀薯98甘薯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6,10(3):30-32.
被引量:3
7
何伟忠,木泰华.
我国甘薯加工业的发展现状概述[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11):176-180.
被引量:69
8
成荣芳.
不同栽插方式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7,27(1):30-30.
被引量:6
9
张真,季志仙,张光进,厉秀月.
入土节数对迷你型甘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7(2):48-50.
被引量:6
10
林衍铨 蔡南通 等.福薯3282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中国甘薯,1996,(8):75-78.
引证文献
5
1
杨爱梅,王家才,谢幸华,孙淑芝.
甘薯商薯19高产生理基础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8,36(5):46-48.
被引量:22
2
宋吉轩,陈超,李云,彭慧元.
甘薯南薯88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
.种子,2010,29(3):94-95.
被引量:4
3
刘晴.
不同炭基肥料对甘薯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2(6):73-75.
被引量:7
4
田江梅,滕艳,王季春,唐道彬,韩叙.
甘薯插蔓百苗质量及入土节数对产量形成的影响[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6):96-101.
被引量:1
5
李小艳,刘忠玲,王自力,秦家范,马会丽,田延武,王辉.
高淀粉型甘薯洛薯11号生长发育动态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9,51(12):36-3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杨爱梅,王自力,王家才.
甘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与品种及栽培措施关系的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4):154-155.
被引量:11
2
卢广远,王家才,杨爱梅.
环境条件对商薯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4):156-156.
被引量:1
3
杨爱梅,王家才.
叶面喷施铁锌锰对甘薯商薯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09,37(2):92-93.
被引量:12
4
徐飞,唐忠厚,李洪民,张爱君,史新敏,朱红,孙建.
商品化小甘薯栽培方法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9,37(4):109-110.
5
王家才,孟自力,杨爱梅.
甘薯新品种商薯6号高产机理[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1):109-110.
被引量:1
6
黄秋菊,卢超.
南薯88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11,28(6):744-744.
7
杨秀莲,梁艳丽,谢世清,赵庆云.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J]
.北方园艺,2011(15):32-34.
被引量:1
8
刘晴.
不同炭基肥料对甘薯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2(6):73-75.
被引量:7
9
卢广远,杨爱梅.
甘薯/鲜食玉米套作模式下产量与效益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135-139.
被引量:23
10
范开业,陈香艳,颜莹洁,魏萍,张素梅.
商薯19和莆薯53形态生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2012(9):122-124.
1
王晓梅,崔坤,陈凯锋,刘玉兰.
大豆不同追肥时期对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1998,23(4):65-67.
被引量:4
2
邬飞波,许馥华,洪彩霞.
种植密度和EDTA对短季棉产量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1997,9(1):5-9.
被引量:3
3
卢增辉,常从云,戴蜀珏,赵长军,赵俊杰,王柏叶,张桂英,许国政.
夏大豆亩产262.1kg生理指标研究[J]
.大豆科学,1994,13(3):185-192.
被引量:13
4
潘幸来.
小麦产量概念的压变与性状选择的权重[J]
.小麦研究,1997,18(1):9-10.
被引量:1
5
王光华,刘晓冰,杨恕平,张秋英,金剑.
大豆灰斑病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生态农业研究,2000,8(4):27-30.
被引量:5
6
韩秉进.
尿素及磷酸二铵对黑土区甜菜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糖料,1999,21(4):16-19.
7
周发松,李佐坤,朱旭彤,饶华熹,胡业正,王前和,程鹏飞.
小麦新品系华875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
.湖北农业科学,1994,33(3):6-8.
8
小麦新品系濮优87542(高优系)[J]
.北京农业,2001(9):40-40.
9
朱京斌,韩金龙.
高产大豆新品系“鲁原豆198”[J]
.北京农业,2001(12):37-37.
10
李若西.
地瓜系列新品种[J]
.科技致富向导,2001(2):22-22.
耕作与栽培
200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