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18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7
出处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05-305,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同被引文献50
1 江华,程正江,张海蓉,孙伯良,曾平凡,曹红.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8与其他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2):69-71. 被引量:6
2 谭友文,吴建成.IL-18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2):122-124. 被引量:6
3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4):241-247. 被引量:1767
4 高玮,黄仕和,余跃,陈新霞.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前后IL-18、IFN-γ水平变化[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25(7):543-543. 被引量:4
5 唐宝璋,田庚善.白细胞介素18与病毒性肝炎[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3):212-214. 被引量:3
6 张宜俊.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若干问题[J] .传染病信息,2005,18(3):105-106. 被引量:14
7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42 Dongsi Xidajie,Beijing 100710,China.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被引量:1931
8 黄建宏,林心,郑志雄,欧兴义,林虹.HBV感染者血清IL-4、IL-18水平的测定与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3):217-218. 被引量:5
9 马清峰,王威,李丽,熊亮,陈青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水平与HBV感染的关系[J] .肝脏,2007,12(2):112-114. 被引量:10
10 刘兰,刘佩芝,唐先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16(2):156-15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7
1 张玲英,杜琼,洪华,叶长宁,谭太昌,饶绍琴.白介素-18与病毒载量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对比研究[J]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3):213-214. 被引量:1
2 曾凤,梁蕾.试论孙思邈中医心理学理论的基本特点[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2):78-80. 被引量:6
3 唐宝璋,田庚善.白细胞介素18与病毒性肝炎[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3):212-214. 被引量:3
4 吴素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与血清IL-18水平关系的研究[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65-66.
5 梁新宇,闫雪华.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水平的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7):583-585.
6 张旋,左维泽,买力坎木,詹爱琴,朱庆峰,刘佩芝.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IL-10和IL-18的变化及意义[J] .吉林医学,2013,34(28):5798-5800. 被引量:4
7 李曼妮,苏先狮,杨春艳.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HBV感染的关系[J] .中国医师杂志,2004,6(4):476-47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7
1 周天彤,肖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3):128-129.
2 黄建宏,林心,郑志雄,欧兴义,林虹.HBV感染者血清IL-4、IL-18水平的测定与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3):217-218. 被引量:5
3 方东行,徐敏,施杞.中医学说学派的研究与探讨[J] .江西中医药,2006,37(10):9-12. 被引量:5
4 刘维超,彭江云.浅谈中医心理学的发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49-51. 被引量:8
5 刘兰,唐先梅,刘佩芝.IL-18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23(1):60-63. 被引量:3
6 马清峰,吴雄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和sTNFR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1):1550-1551. 被引量:2
7 张文坚,万克青,龚环宇,张浩晔.IL-18与HBV感染及拉米夫定治疗的相关性[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7):952-955. 被引量:4
8 梁新宇,闫雪华.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水平的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7):583-585.
9 苏姗,李兆健.简述祝由术的历史沿革[J] .中医药文化,2008,3(4):55-56. 被引量:5
10 姜德友,李富震.《千金要方》当代研究考略[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2):7-9.
1 董翠英,梅秀珍.慢性乙肝(中度)患者血清NO与HA、LN、C-Ⅳ联检的意义[J] .放射免疫学杂志,1999,12(4):215-216.
2 姚履枫,张月英,林春.35例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糖尿病临床分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9(S1):63-64.
3 师树田,李艳芳,艾辉,阙斌,王春梅,聂绍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梗死相关血管早期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2):137-139. 被引量:17
4 赵媛丽.浅析糖尿病与脂肪肝的关系[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6):31-32. 被引量:3
5 蒋远明,杨敏,蒋运霞,刘颖菊.苦参碱及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影响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9):6-6. 被引量:3
6 章可谓,沈玉明.清热解毒益肝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08,43(4):210-211.
7 李云淑.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治疗体会[J]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3):257-257.
8 孙建,刘东伟,刘章锁,李雯,李广科,张景玮.河南漯河地区中老年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医学杂志,2013,93(41):3309-3311. 被引量:12
9 李国吾,武玉荣.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炎症标志物的关系[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19-21. 被引量:9
10 曲鑫,赵爽,郑娜,金梅,刘明.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1):4083-4087.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