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1年第10期54-55,共2页
China Power Enterprise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31
-
1姚建峰.企业创新动力模型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6):74-78. 被引量:10
-
2胡咏春,鄢玉枝.危机文化——企业创新的动力[J].企业经济,2005,24(5):86-87. 被引量:3
-
3华红兵.中国的“短命企业”得的什么病?[J].决策与信息,2005(8):52-55. 被引量:2
-
4王一鸣,王君.关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5(7):10-14. 被引量:219
-
5安立仁,张建申.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5(2):171-175. 被引量:12
-
6殷彩桥.浅议现代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J].中国商界,2008(3):80-81. 被引量:2
-
7夏正荣.中国企业交易成本过高分析及解决之道[J].国际商务研究,2006,27(3):28-31. 被引量:3
-
8孙云奋.我国技术进步缓慢原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2S):90-91. 被引量:1
-
9孙冰.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及相关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2):43-47. 被引量:12
-
10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排名[N].青年参考.2006-09-29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周儒,郭倩.加快蚌埠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蚌埠市创新体系的构建[J].市场周刊,2009,22(1):45-46.
-
2陈明.中国汽车工业研发人才培养问题分析[J].当代财经,2008(8):89-92. 被引量:2
-
3杨巍.兰西县亚麻汽车座垫产业区发展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10,38(11):8-10. 被引量:2
-
4王海燕.企业创新动力研究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6):11-14. 被引量:8
-
5陈勇星,屠文娟,季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及其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3,29(5):54-57. 被引量:5
-
6李朝军.技术外溢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4):38-41.
-
7魏华飞,尹兴科.我国中小企业成长诸要素集成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6):228-232. 被引量:3
-
8张震宇.市场机制与自主创新——基于中小制造企业的理论探索[J].企业经济,2013,32(10):49-53. 被引量:1
-
9张志清,李云梅,张瑞军.数据驱动技术创新:能力构成模型与关键流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6):7-10. 被引量:7
-
10王伟楠,刘冬梅,许竹青.秦巴山片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5,30(12):30-35.
-
1黎玉柱,徐敏.湖北省钢铁工业人力资源比较竞争力研究[J].湖南冶金,2006,34(5):28-31.
-
2胡旭东.品牌是真正的竞争力——创建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01Z):42-42.
-
3丁树青.你想进入跨国大公司吗[J].职业,2002(5):27-27.
-
4谢群慧.创新张江:汇聚最活跃的创新思想创业力量[J].浦东开发,2012(8):14-15.
-
5邓兴东.创业要善于从小处着手[J].齐鲁珠坛,2004,0(4):23-23.
-
6邢少文.中国大企业裁员潮[J].新智慧(财富版),2012(11):4-5.
-
7张瑞敏.海尔创世界名牌的三步曲[J].IT时代周刊,2005(15):11-11.
-
8王春梅.挖角利益最大化的支点[J].管理@人,2006(11):27-28.
-
9李炯.谁将成CEO接班人?[J].企业家信息,2008(6):17-19.
-
10我国需要一批世界级大公司[J].企业文化,1997,0(5):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