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装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1,共2页
同被引文献13
-
1姜晓樱.从婺源民居看徽派建筑文化[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10(9):74-76. 被引量:1
-
2李琦.产品设计中的非物质文化要素把握[J].包装工程,2008,29(8):166-168. 被引量:4
-
3周永民,张翎.婺源传统木雕图案艺术的美学特征[J].民族艺术,2010(2):91-93. 被引量:9
-
4臧秀清,游涛.文化产品:特征与属性的再认识[J].探索,2011(5):120-123. 被引量:38
-
5汪颖.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案例研究[J].包装工程,2012,33(12):68-71. 被引量:15
-
6窦金花,郑艳玲.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设计研究[J].兰台世界(中旬),2013(8):50-51. 被引量:4
-
7况宇翔.从生存状态差异化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J].文艺研究,2013(10):154-156. 被引量:7
-
8许楗昀.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思路——以仙居花灯为例[J].美与时代(创意)(上),2014(3):43-45. 被引量:2
-
9吴群,况宇翔,谢娅婷.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因探析[J].艺术百家,2016,32(6):229-231. 被引量:9
-
10魏扬.明清社会的变迁对婺源“三雕”发展的影响[J].美术大观,2017(7):80-8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
-
1孙奎利,于利.艺术+科技:非遗文化专业教学与创作实践探索——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J].创意设计源,2021(1):9-15. 被引量:7
-
2魏娜,刘子琪.天津非遗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8(12):107-109. 被引量:3
-
3周福芹,李紫星,李潘坡,郭安.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创新策略——以沙河四匹缯布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3(6):10-12. 被引量:1
-
4傅燕翔,汤莹.模因视阈下湘潭纸影文化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18):165-171. 被引量:2
-
5周福芹,李紫星,杨海峰,李鹏.文创产业视角下非遗衍生品创新策略研究--以河北赞皇原村土布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8(2):79-82.
-
1涂强.村村户户都是景——我镜头里的婺源民居[J].城乡建设,2003(8).
-
2陈莉平.建筑与装饰艺术初探[J].南方建筑,1995(3):9-10. 被引量:1
-
3杨薇,贺有筠.关中传统民居墙面装饰艺术初探[J].大家,2011(19):42-42.
-
4赵晓峰,李为,刘国霞.天津地区佛寺建筑艺术初探[J].建筑与环境,2008,2(3):169-172.
-
5李伯娟.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初探[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6):95-96. 被引量:1
-
6邱一进,陈继林.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景观艺术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8(7):46-48. 被引量:4
-
7张蕾,桑国臣,王德法.十笏园造园艺术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16,41(2):128-132.
-
8张倩.徽州民居空间艺术初探[J].室内设计,2004(2):12-20. 被引量:2
-
9余燕,廖嵘,谢娟.阆中滕王阁园林艺术初探[J].四川建筑,2008,28(4):33-35. 被引量:1
-
10江西婺源民居[J].现代职业安全,2006(6):8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