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读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序》
被引量:
3
After Reading A Ying's Prelude to the Short Sketches by Sixteen Modern Writer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评介《现代十六家小品序》,论述了阿英的现代散文观。文章首先介绍了阿英走近现代散文的特殊背景,而后谈到面对现代散文,阿英固有的传统文学观念与革命文学思想的交融,最后,通过对《现代十六家小品序》的具体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阿英对现代散文发展作出的独到贡献。
作者
傅瑛
于美芹
机构地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图书馆
淮北矿业集团杨庄矿中学
出处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5,共5页
关键词
阿英
《现代十六家小品序》
散文
社会性
散文观
现代文学
文学评论
分类号
I207.66 [文学—中国文学]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姚永森.阿英的早期文化活动[J].新文学史料,1984,(1).
2
[9]阿英序跋集[C].
3
钱杏邨.批评的建设[J].太阳月刊,1928,(5).
共引文献
4
1
朱寿桐.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次浪潮[J]
.河北学刊,2005,25(3):179-184.
被引量:1
2
张江元.
论李初梨的“革命文学”观[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9):80-82.
被引量:1
3
王智慧.
“革了文学的命”——论“革命文学”的艺术缺失[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1-5.
4
宋剑华.
“言志”诗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2010(6):169-181.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56
1
吴家荣.
论阿英早期文艺思想[J]
.江淮论坛,1997(2):89-97.
被引量:2
2
李志.
“死去了的阿Q时代”——论鲁迅与太阳社美学观之巽同[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54-58.
被引量:1
3
马利安.高利克,张林杰.
钱杏邨的无产阶级现实主义和“力的文学”理论[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38-47.
被引量:2
4
吴家荣.
阿英原名、笔名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2):275-277.
被引量:3
5
冯尚.
从“人的文学”到“死去了的阿Q时代”的思想之路——左翼文学理论中的“时间”溯源[J]
.文学评论,2005(1):165-171.
被引量:3
6
关家铮.
阿英的佚札[J]
.新文学史料,2002(3):206-208.
被引量:1
7
王烨.
论《苦闷的象征》对钱杏邨30年代文学批评的影响[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4):230-239.
被引量:4
8
高旭东.
现代性:胡风、路翎与鲁迅传统正脉[J]
.鲁迅研究月刊,2001(12):8-14.
被引量:3
9
白化文.
阿英与周绍良的学术往来[J]
.出版史料,2005(1):84-84.
被引量:1
10
陆成.
阿英的史料学思想[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214-23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许徐.
“审美-实践”文学:阿英“文学-政治”批评模式的考察(一)[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1-6.
2
许徐.
三十年来阿英文艺思想研究述评[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5):64-70.
被引量:1
3
王瑞.
新时期阿英研究综述[J]
.榆林学院学报,2010,20(5):57-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中良.
华中敌后战场风云与作家战时姿态——阿英《庙湾纪程》解读[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7-101.
2
王威龙.
“五四青年”钱杏邨的另一面——基于其《药风》《新世界》上佚文的考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12):228-243.
被引量:1
1
刘卫英.
现、当代记人散文与短篇小说体裁辨[J]
.东疆学刊,1997,14(4):48-52.
2
何平.
边界 向度 位置——王开林散文的几个侧面[J]
.当代文坛,1998(5):27-30.
3
浩岭.
《简·爱》和《呼啸山庄》艺术特色对比[J]
.电影文学,2008(24):183-184.
被引量:1
4
陈小莺.
兵团岁月——特殊背景下的南北大融合[J]
.新天地,2006,0(3):28-29.
5
曹树钧.
钱谷融对曹禺研究的独到贡献[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5):190-198.
被引量:1
6
张联.
胡风现实主义理论的独到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2002(4):163-166.
7
张婧,庞瑞东.
李渔及《闲情偶寄》研究综述[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9):82-83.
8
张婧,庞瑞东.
李渔《闲情偶寄》“结构论”研究[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5,0(8):74-75.
9
陈红旗.
论鲁迅革命文学思想的现代生成[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39-44.
10
李洪华,刘磊.
诗意隐现与本能扭曲——论施蛰存小说中的性描写[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66-70.
被引量:2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