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常规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效率的关系式
被引量: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个关系式,可以用来估算燃油或燃天然气的、所谓常规的有补燃和无补燃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热效率.它的形式简单,物理概念明确,便于概括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
焦树建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
出处
《燃气轮机技术》
1991年第3期1-11,共11页
Gas Turbine Technology
关键词
燃气-蒸汽
联合循环
热效率
分类号
TK12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58
参考文献
1
1
焦树建,陈晓平.
燃煤的PFBC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效率的计算关系式[J]
.燃气轮机技术,1991,4(1):19-29.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9
1
焦树建.
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装置(IGCC)的发展趋势[J]
.燃气轮机技术,1993,6(1):1-5.
被引量:3
2
焦树建,朱为民.
燃煤的常压流化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J]
.燃气轮机技术,1993,6(4):23-32.
3
陈福湘,冯明之.
90年代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J]
.汽轮机技术,1994,36(1):11-20.
4
焦树建.
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中采用的煤气化炉的方案[J]
.燃气轮机技术,1994,7(1):6-20.
被引量:10
5
焦树建.
论煤气炉型式和系统对IGCC供电效率和比投资费用的影响[J]
.燃气轮机技术,1994,7(2):1-10.
被引量:2
6
焦树建.
以氧气为气化剂的燃煤的IGCC的热效率之计算关系式[J]
.燃气轮机技术,1995,8(1):28-33.
被引量:3
7
焦树建.
论合成煤气的冷煤气效率对IGCC供电效率的影响[J]
.燃气轮机技术,1999,12(1):12-17.
被引量:7
8
焦树建.
论燃煤的增压流化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PFBC-CC)热效率等参数的解析解[J]
.燃气轮机技术,2002,15(1):30-34.
9
焦树建.
对三种燃煤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工作特性的综合分析[J]
.燃气轮机技术,1992,5(1):1-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3
1
崔平,林汝谋,金红光,徐玉杰.
世界燃气轮机市场厂商与产品性能[J]
.燃气轮机技术,2004,17(2):16-23.
被引量:13
2
林汝谋,蔡睿贤,肖云汉,郭明万,林公舒.
汽轮机电站的联合循环动力更新技术[J]
.动力工程,1993,13(6):1-7.
被引量:5
3
刘尚明,王纯.
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一次调频控制综述[J]
.热力透平,2004,33(3):154-157.
被引量:21
4
朱宝田,徐越,白慧峰.
联合循环机组蒸汽系统的设计优化[J]
.热力透平,2004,33(3):158-162.
被引量:7
5
林勇虎,焦树建.
余热锅炉最小温差和接近点温差的选择[J]
.燃气轮机技术,1994,7(1):28-34.
被引量:13
6
刘民,李临临.
大机组调峰问题[J]
.中国电力,1994,27(2):37-41.
被引量:5
7
胡静,归一数,单英雷.
9F级燃气轮机主要控制系统分析[J]
.上海电力,2006,19(1):33-35.
被引量:10
8
张文辉,李颖.
燃气轮机温度控制与性能试验[J]
.上海电力,2006,19(1):36-38.
被引量:7
9
赵士杭,吕泽华,田立峰.
发展调峰用燃气轮机和联合循环电站的分析[J]
.燃气轮机技术,1996,9(4):1-8.
被引量:5
10
焦树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引证文献
16
1
唐美琼.
浅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双压汽轮机系统[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1(5):109-110.
2
陈福湘,冯明之.
90年代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J]
.汽轮机技术,1994,36(1):11-20.
3
周会芳.
常规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若干问题的探讨[J]
.燃气轮机技术,1994,7(1):38-41.
被引量:1
4
俞平.
并列运行式联合循环设想[J]
.燃气轮机技术,1995,8(1):19-23.
5
张树芳,毛建国.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效率关于耦合参数的关系式[J]
.热力透平,2007,36(1):32-35.
被引量:3
6
焦树建.
对用燃气轮机改造燃煤旧电站的若干方案性能的理论分析[J]
.燃气轮机技术,1997,10(3):8-25.
7
席亚宾,邓小明,马永光.
M701F燃气轮机温度控制回路分析[J]
.仪器仪表用户,2009,16(2):106-108.
8
席亚宾,马永光.
M701F燃气轮机温度保护回路优化分析[J]
.电力建设,2009,30(9):79-81.
被引量:4
9
严鸿平.
30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AGC功能及调试[J]
.燃气轮机技术,1999,12(4):42-51.
被引量:2
10
焦树建.
论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中双压再热式余热锅炉的特性与汽轮机特性的优化匹配问题[J]
.燃气轮机技术,2001,14(2):14-23.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段立强,杨勇平,林汝谋,徐鸿.
联合循环中蒸汽底循环系统设计优化研究[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6):37-39.
被引量:7
2
周会芳.
50MW常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技术经济分析[J]
.燃气轮机技术,1994,7(2):11-17.
被引量:3
3
臧向东.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的发展和研究[J]
.浙江电力,2005,24(2):5-9.
被引量:9
4
周曙光,刘忠楼,邓建国.
9F级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受压部件设计特点[J]
.锅炉技术,2005,36(5):7-10.
被引量:5
5
黄伙基.
余热锅炉蒸汽系统的优化配置及其变工况运行特点[J]
.中国科技信息,2006(4):110-111.
被引量:8
6
崔凝,王兵树,高建强,贡献.
大容量余热锅炉动态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19):103-109.
被引量:32
7
陈盈盈,向文国.
联合循环参数和系统结构优化研究[J]
.燃气轮机技术,2006,19(4):6-9.
被引量:2
8
张树芳,毛建国.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效率关于耦合参数的关系式[J]
.热力透平,2007,36(1):32-35.
被引量:3
9
陈罡,程代京,王春昌.
2×2500kw燃气轮机余热利用方案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18-18.
被引量:1
10
高建强,范晓颖.
大型联合循环机组在线性能试验软件开发与应用[J]
.燃气轮机技术,2008,21(2):32-36.
被引量:3
1
焦树建.
燃煤的IGCC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效率的计算关系式[J]
.燃气轮机技术,1991,4(2):35-46.
被引量:1
2
焦树建,陈晓平.
燃煤的PFBC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效率的计算关系式[J]
.燃气轮机技术,1991,4(1):19-29.
被引量:10
3
焦树建.
论燃煤的第二代增压流化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效率等参数的解析解[J]
.燃气轮机技术,2002,15(3):5-9.
4
张光斌,肖立川.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效率的估算方法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4):842-844.
被引量:2
5
焦树建.
燃煤的顶置式CPFBC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效率的计算关系式[J]
.燃气轮机技术,1991,4(4):1-13.
被引量:4
燃气轮机技术
199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