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生态农业》
2001年第1期112-115,123,共5页
Contemporary Eco-Agri Culture
同被引文献72
-
1林彰文,欧阳西荣.玉米种子萌发前预处理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2,16(S1):245-250. 被引量:12
-
2暴增海,董瑞玲,王文广,马洪静,柳焕章.EM在我国种植业中的应用[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1):20-21. 被引量:6
-
3马玉霞,路开梅,马玉景,牛新章,任中信.EM原露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4,33(7):46-49. 被引量:2
-
4乔松茂,张书华.EM原露在信丰脐橙上的应用效果[J].江西园艺,2004(4):6-7. 被引量:1
-
5刘亚丽,张羽,杨远彪,杨立学,沈海龙,范少辉.有效微生物群在核桃楸育苗上的应用效果[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5):21-22. 被引量:7
-
6章志强,汪兴汉.“EM”在几种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初报[J].长江蔬菜,1994(2):32-33. 被引量:5
-
7陈清西,陈木兰.EM对龙眼枝梢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05,25(1):14-17. 被引量:6
-
8王伟.有效微生物群(EM)及其在国外农业上的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1995(3):47-48. 被引量:21
-
9李维炯,倪永珍.EM(有效微生物群)的研究与应用[J].生态学杂志,1995,14(5):58-62. 被引量:95
-
10吴留松,李振高,潘映华,吴胜春,俞慎.有效微生物群(EM)对几种作物的增产效应[J].土壤,1995,27(4):219-221.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3
-
1李立,欧阳西荣.EM在作物上的应用研究综述[J].作物研究,2005,19(S1):398-403. 被引量:2
-
2杨亚妮,苏智先,白华英.论发展规模化无公害生态果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5):382-385.
-
3同小娟,李维炯,李俊,倪永珍.有效微生物堆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6):456-458.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16
-
1胡诚,曹志平,罗艳蕊,马永良.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3):48-51. 被引量:157
-
2阳文锐,李维炯,陈展.EM堆肥对土壤生物影响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6):88-91. 被引量:16
-
3同小娟,李俊,李维炯.长期施用有效微生物肥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22(6):165-170. 被引量:17
-
4曾黎明,李伏生,王熊军,余江敏.生物有机肥与碳酸钙对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的影响[J].广西热带农业,2008(6):5-9. 被引量:5
-
5胡诚,曹志平,胡菊,李双来.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土壤的氮矿化[J].生态学报,2009,29(4):2080-2086. 被引量:45
-
6张震,史宝东.微生物堆肥技术的研究与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353-353. 被引量:1
-
7李欢,向丹,李晓林,王冲,董明明.蚯蚓粪和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及夏玉米产量的调控作用[J].土壤通报,2011,42(5):1179-1183. 被引量:30
-
8马文哲,米红彬.新时代生物有机肥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3(10):163-165. 被引量:1
-
9马忠祥,李西来,黄永生.大棚草莓与水稻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3,59(6):106-109. 被引量:2
-
10张丽娟,曲继松,杨冬艳,冯海萍,郭文忠.微生物肥对温室土壤质量及哈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4,30(1):40-44. 被引量:5
-
1牛明芬,郑耀.生物肥料对土壤性质,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2,23(Z09):74-78. 被引量:2
-
2R.Brinkman,胡钦红.气候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土壤学进展,1991,19(6):23-25. 被引量:2
-
3Schni.,M,唐世铭.土壤有机质的性质及作用[J].农业科技情报(西南农学院),1994(2):18-22. 被引量:1
-
4欧阳文杰.磷石膏对作物的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化肥工业,1992,19(6):43-46. 被引量:4
-
5张是,绪生.农作物科学施肥“四考虑”[J].吉林农业,2003(10):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