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715-716,共2页
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同被引文献145
-
1高明海.纳米级粒径超微粒化通用装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997(1):47-43. 被引量:20
-
2曾敏莉,周远大.钙制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儿科药学杂志,2004,10(3):16-18. 被引量:32
-
3陶陶,徐坚,董佑忠,黄能慧,李玲,李诚秀.天麻超微粉与普通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7):409-411. 被引量:15
-
4高明菊,马妮,柯金虎,周家明,王朝梁,崔秀明.超细三七粉质量标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579-580. 被引量:5
-
5李春萌,盖国胜,何希辉,邢东明.粉体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J].中国粉体技术,2004,10(3):48-50. 被引量:8
-
6李亚莎,翟晓华.超微粉碎设备的发展现状[J].矿山机械,2004,32(10):21-26. 被引量:8
-
7欧阳荣,胡铁骊,凌可.当归超微细粉、浓缩颗粒与饮片水提取液主成分含量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2):1071-1072. 被引量:2
-
8王阶标,李秀玲,王学生,胡定波,贾秀峰,林治卿.活性钙在大鼠体内吸收利用率的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1(5):388-390. 被引量:7
-
9张陆军,王伟,邢东明,盖国胜,苏慧,何希辉,杜力军.知母微粉的溶出及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5,36(5):676-679. 被引量:5
-
10中药超微粉碎研究渐成热点[J].中国粉体工业,2005(1):24-2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0
-
1舒朝晖,刘根凡,马孟骅,徐瑛,胡义飞.中药超微粉碎之浅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9):823-827. 被引量:50
-
2李秀凤,殷辉安,唐明林,安连英.纳米中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通报,2004,3(5):53-56. 被引量:5
-
3楼丹飞,周端.中药超微粉碎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08,28(8):102-105. 被引量:13
-
4罗刚,陈立庭,周晶.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26(2):108-112. 被引量:33
-
5宁莉娜.在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现代逻辑方法的中介功能[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21(6):5-5.
-
6胡学军,蔡光先,杨永华,郑爱华.中药超微粉碎研究进展与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5):62-65. 被引量:17
-
7兰颐,李树英,何淑旺,王文笙,刘长涛,史大勇,吴学萍.超微粉碎技术在无机盐类钙制剂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17,48(1):73-75. 被引量:3
-
8孙晓辉,张贵君.纳米中药的研究前景[J].中医药信息,2003,20(1):25-27. 被引量:8
-
9郭国荣,秦升.纳米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9):34-35. 被引量:5
-
10吴淑金,林万莲,祝华.纳米中药的发展前景[J].现代医院,2004,4(5):54-5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30
-
1李梅,刘帆,陈艳,陈亭亭,李月婷,陈思颖,黄勇,郑林,李勇军,王爱民,巩仔鹏.基于大鼠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研究不同粒径天麻粉的肠吸收动力学[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179-187. 被引量:7
-
2高会丽,李贻奎,仝燕,李连达.冠心Ⅱ号系列方对大鼠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2008,29(2):231-233. 被引量:10
-
3李春萌,盖国胜,何希辉,邢东明.粉体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J].中国粉体技术,2004,10(3):48-50. 被引量:8
-
4蔡光先,胡学军,刘芳.26味常用中药散剂中的用量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1):63-64. 被引量:13
-
5杨珉,马行一.纳米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医学,2005,26(4):357-359. 被引量:2
-
6孟祥丽,曲凤玉,赵玉佳,张玲.天门冬纳米制剂对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2):49-50. 被引量:4
-
7孟祥丽,赵玉佳,曹婷婷,曲凤玉.天地汤及纳米中药对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22(2):107-109.
-
8何慧明,刘宇,李学东.纳米粒子与中药导入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5):853-854.
-
9沈洁,李华,高锦明.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和保健食品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6):178-181. 被引量:11
-
10葛树建,李军.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中药现代化[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2):69-71. 被引量:5
-
1李展.五脏相关理论与中药功效的发挥[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0):908-909. 被引量:1
-
2孟庆刚,王永炎,胡良平.中医药学试验设计的常用统计学方法和使用误区[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3):10-12.
-
3程端芬.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188-189.
-
4董洪涛,顾宁.对纳米结合医学及中医药学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1,22(11):14-15. 被引量:6
-
5朱小虎,邹季.模糊数学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近况[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373-1375. 被引量:4
-
6何金洋,郭兴伯.纳米中药的功能与应用研究浅释[J].中医药学刊,2002,20(1):37-38. 被引量:7
-
7唐致远,凌国维.纳米中药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7,38(4):627-629. 被引量:6
-
8黄熙.生物方剂分析中医药学研究的设想、背景与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4):251-252. 被引量:17
-
9李恩,薛智权.中医药学研究发展和创新的思路与方法[J].医学与哲学,2003,24(9):57-59. 被引量:2
-
10马晓晶,王海波,王力,付可.冉先德运用引经药经验及病案分析[J].河北中医,2011,33(5):652-653.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