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选取拉萨、玉树和伍道梁分别作为青藏高原南部、东部和中北部地面加热场强度的代表站,对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基本气候特征以及异常变化趋势作了分析;对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进行了统计诊断研究.
作者
李栋梁
季国良
吕兰芝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312-319,共8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804080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1-SW-04)资助项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加热场强度
北半球大气环流
天气气候异常
影响
气候特征
高原气象学
异常变化趋势
分类号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80
同被引文献
429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492
参考文献
7
1
李栋梁,谢金南,王文.
中国西北夏季降水特征及其异常研究[J]
.大气科学,1997,21(3):331-340.
被引量:221
2
季国良,时兴和,高务祥.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J]
.高原气象,2001,20(3):239-244.
被引量:54
3
李栋梁,章基嘉,吴洪宝.
夏季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异常的诊断研究[J]
.高原气象,1997,16(4):367-375.
被引量:39
4
章基嘉,李维京,徐祥德,苗俊峰.
1991年江淮暴雨期间环流异常的动力延伸预报试验[J]
.气象学报,1994,52(2):180-186.
被引量:17
5
李栋梁,谢金南,赵仲莲,费晓玲,李耀辉.
中国西北夏季气温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异常响应的诊断与数值试验[J]
.气候与环境研究,1997,0(4):56-65.
被引量:15
6
徐国昌,李栋梁,陈丽萍.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气候特征[J]
.高原气象,1990,9(1):32-43.
被引量:44
7
李栋梁,陈丽萍.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东亚环流及西北初夏旱的关系[J]
.应用气象学报,1990,1(4):383-391.
被引量:39
二级参考文献
68
1
李栋梁,彭素琴.
兰州温度变化的气候特征[J]
.高原气象,1993,12(1):18-26.
被引量:20
2
丁一汇,戴晓苏.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
.气象,1994,20(12):19-26.
被引量:820
3
章基嘉,李维京,徐祥德,苗俊峰.
1991年江淮暴雨期间环流异常的动力延伸预报试验[J]
.气象学报,1994,52(2):180-186.
被引量:17
4
王绍武.
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J]
.气象学报,1994,52(3):261-273.
被引量:400
5
李栋梁,彭素琴,姚辉.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的气候特征[J]
.大气科学,1995,19(2):192-199.
被引量:39
6
吴洪宝,李栋梁,章基嘉.
中国冬季月平均气温异常的旋转EOF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18(3):349-354.
被引量:44
7
李栋梁,姚辉.
中国西北夏季降水量与500hPa纬偏场的特征分析[J]
.气象,1995,21(11):22-26.
被引量:7
8
李克让,林贤超,王维强.
近四十年来我国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J]
.地理研究,1990,9(4):26-37.
被引量:70
9
季国良,邹基玲,吕兰芝.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J]
.高原气象,1997,16(1):1-9.
被引量:45
10
徐国昌,李栋梁,蒋尚城.
卫星观测的OLR对夏季青藏高原月雨量及凝结潜热的估算[J]
.高原气象,1990,9(3):256-264.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380
1
聂光荣,刘斌华.
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的环流对甘孜州旱涝的影响[J]
.高原气象,2004,23(z1):104-108.
被引量:3
2
张智,林莉,梁培.
陕甘宁及内蒙古西部地区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S1):68-71.
被引量:6
3
尤志刚,李栋梁.
甘肃河东地区伏期降水特征及异常研究[J]
.干旱气象,2001,19(1):1-4.
被引量:1
4
李韧,赵林,丁永建,沈永平,杜二计,刘广岳.
青藏高原季节冻土的气候学特征[J]
.冰川冻土,2009,31(6):1050-1056.
被引量:26
5
Chen, ShaoYong,Shi, YuanYuan,Guo, YuZhen,Zheng, YanXiang.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in northwest China over a recent 46 year period[J]
.Journal of Arid Land,2010,2(2):87-97.
被引量:24
6
李栋梁,季国良,吕兰芝.
Impact of Tibetan Plateau surface heating field intensity on Northern Hemispherical general circulations and weather and the climate of China[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1,44(S1):390-399.
被引量:6
7
时兴合,秦宁生,唐红玉,达成荣,戴升.
青海牧区冬春季雪灾预报方法研究[J]
.青海气象,1998(4):2-5.
被引量:4
8
李栋梁,谢金南,赵仲莲,费晓玲,李耀辉.
中国西北夏季气温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异常响应的诊断与数值试验[J]
.气候与环境研究,1997,0(4):56-65.
被引量:15
9
李栋梁,彭素琴.
中国西部降水资源的稳定性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1992,3(4):451-458.
被引量:31
10
邵鹏程,李栋梁,王春学.
近50年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关系[J]
.高原气象,2015,34(2):347-356.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429
1
王志伟,翟盘茂.
中国北方近50年干旱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2003,58(z1):61-68.
被引量:170
2
李韧,赵林,丁永建,沈永平,杜二计,刘广岳.
青藏高原季节冻土的气候学特征[J]
.冰川冻土,2009,31(6):1050-1056.
被引量:26
3
赵平,陈隆勋.
Climatic features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ink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n 35 years and its relation to rainfall in China[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1,44(9):858-864.
被引量:57
4
赵平,陈隆勋,Zhao Ping,Chen Longxu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Sink over the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Relation to Circulation[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18(1):106-116.
被引量:26
5
王慧,李栋梁.
卫星遥感结合气象资料计算的中国干旱区夏季地面感热特征[J]
.干旱区地理,2011,34(3):409-418.
被引量:8
6
胡光印,董治宝,逯军峰,颜长珍,魏振海.
近30a来长江源区沙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及成因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11,34(2):300-308.
被引量:22
7
黄忠恕.
青藏高原热状况与大气超长波的关系[J]
.地理研究,1986,5(1):32-41.
被引量:7
8
李栋梁,季国良,吕兰芝.
Impact of Tibetan Plateau surface heating field intensity on Northern Hemispherical general circulations and weather and the climate of China[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1,44(S1):390-399.
被引量:6
9
黄嘉佑,刘舸,赵昕奕.
副高、极涡因子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J]
.大气科学,2004,28(4):517-526.
被引量:85
10
袁文平,周广胜.
标准化降水指标与Z指数在我国应用的对比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4):523-529.
被引量:370
引证文献
29
1
孙林海,宋文玲,龚振淞.
2014年汛期气候预测先兆信号应用及其复杂性初探[J]
.气象,2015,41(5):639-648.
被引量:12
2
李韧,杨文,季国良,赵林.
40年来藏北高原五道梁地区地表加热场的变化特征[J]
.太阳能学报,2005,26(6):868-873.
被引量:15
3
张文纲,李述训,吴通华,庞强强.
青藏高原地气温差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2006,61(9):899-910.
被引量:24
4
李栋梁,何金海,汤绪,雷小途,侯依玲.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ENSO循环的关系[J]
.高原气象,2007,26(1):39-46.
被引量:31
5
李韧,赵林,丁永建,杨文,胡泽勇,季国良.
青藏高原北部五道梁地表热量平衡方程中各分量特征[J]
.山地学报,2007,25(6):664-670.
被引量:19
6
齐冬梅,李跃清,李英,陈永仁,德庆.
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变化及其对相邻区域气候的影响[J]
.干旱气象,2010,28(2):113-120.
被引量:22
7
袁云,李栋梁,安迪.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冬季干旱分区及气候特征[J]
.中国沙漠,2010,30(4):917-925.
被引量:62
8
李韧,赵林,丁永建,王银学,杜二计,刘广岳,肖瑶,孙琳婵,刘杨,石伟.
地表能量变化对多年冻土活动层融化过程的影响[J]
.冰川冻土,2011,33(6):1235-1242.
被引量:25
9
刘晓琳,刘雪梅.
青海省地气温差特征的初步分析[J]
.青海气象,2012(3):6-12.
10
李韧,赵林,丁永建,吴通华,肖瑶,杜二计,刘广岳,乔永平.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特征[J]
.科学通报,2012,57(30):2864-2871.
被引量:37
二级引证文献
492
1
成倬鋆,刘桂民,王耀新,母梅,董文文,牟翠翠,马鹏,李羽莹,王莉,吴晓东.
青藏高原热融湖塘沉积物理化性质特征[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46(2):64-71.
2
康世昌,郭万钦,吴通华,钟歆玥,陈仁升,许民,陈金雷,杨瑞敏.
“一带一路”区域冰冻圈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2020,35(1):1-17.
被引量:20
3
王生廷,盛煜,吴吉春,李静,黄龙.
基于地貌分类对祁连山大通河源区多年冻土地下冰储量估算[J]
.冰川冻土,2020(4):1186-1194.
被引量:2
4
黄颖,陆虹,黄小燕,赵华生,吴玉霜.
基于EOF和LSTM的广西月降水量预测模型研究[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23,44(2):20-26.
被引量:2
5
张本涛,董小波,侯鑫,陈继,吴吉春,高佳潍.
青藏高原楚玛尔河-五道梁地区多年冻土特征[J]
.中外公路,2020,40(S02):32-36.
6
李宗省,何元庆,贾文雄,和献中,庞洪喜,张宁宁,刘巧.
近年来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气候、冰川、径流的变化[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S1):1-5.
被引量:8
7
郭连云,张旭萍,乜国妍,汪青春.
气候变化对共和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J]
.青海气象,2008(S1):124-130.
8
杨秀海,卓嘎,边多.
藏西北高寒牧区气候特征及草地退化原因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2):113-118.
被引量:20
9
李韧,赵林,丁永建,沈永平,杜二计,刘广岳.
青藏高原季节冻土的气候学特征[J]
.冰川冻土,2009,31(6):1050-1056.
被引量:26
10
郑晓东,鲁帆,马静,李彦军.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淮河流域干旱演变特征分析[J]
.水利水电技术,2012,43(4):102-106.
被引量:19
1
要闻视点[J]
.老年世界,2010(21):41-41.
2
李崇银.
中国东部地区的暖冬与厄尼诺[J]
.科学通报,1989,34(4):283-286.
被引量:55
3
黄朝迎.
1997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J]
.减灾与发展,1998(1):5-6.
4
我国现本世纪最为严重的气象及其次生灾害[J]
.环境保护,2010,38(18):4-4.
5
高文良,徐渝江.
2007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 气象学术交流会在昆明召开[J]
.四川气象,2007,27(3).
6
卷首语[J]
.人民公交,2016,0(8):3-3.
7
2010年以来全国天气气候特点[J]
.中国防汛抗旱,2010,20(5):1-3.
被引量:1
8
季国良,邹基玲,吕兰芝.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J]
.高原气象,1997,16(1):1-9.
被引量:45
9
张璐,张占海,李群,吴辉碇.
近30年北极海冰异常变化趋势[J]
.极地研究,2009,21(4):344-352.
被引量:47
10
天气气候异常的标准[J]
.青海气象,2015,0(2):80-80.
中国科学(D辑)
2001年 第B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