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65-68,共4页
Journal of Hunan Educational Institute
参考文献4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15-416.
-
4阵应祥,傅希春,王慧才.外国文学(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4—64.
共引文献1134
-
1段进朋.不能把复杂劳动与创造性劳动等同起来[J].理论观察,2007(6):29-30.
-
2董晓蕾.试析马克思社会形态范畴形成的历史进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3):56-59.
-
3王浩斌,王飞南.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色[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1-4.
-
4薛建明.“人——地”关系可持续的理性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7(22):3-5. 被引量:2
-
5宋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4):19-22. 被引量:1
-
6赵海英.论西方主体性思想的历史变迁[J].理论观察,2004(4):18-19.
-
7邓小明.周恩来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市场,2008(1):105-107. 被引量:1
-
8李永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工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20-24. 被引量:1
-
9袁佩球.论德治视野中的行政需求[J].求实,2006(z1):30-32.
-
10卢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J].求实,2006(z3):9-1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8
-
1肖锦龙.论德里达解构理论的东方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3,25(1):45-50. 被引量:1
-
2林峥.《神曲》第一部曲与新柏拉图主义的汇合[J].外国文学研究,2001,23(3):33-38. 被引量:1
-
3肖锦龙.从《神曲》的整体构建看它的主旨——一个完型的审美探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6(2):17-21. 被引量:2
-
4胡程.浅论但丁《神曲》的创作源泉[J].池州师专学报,2002,16(2):53-54. 被引量:2
-
5马强才.略论《神曲》“元故事”叙事结构——兼说热奈特的叙事分层及元故事的功能[J].重庆社会科学,2005(3):54-58. 被引量:5
-
6蒋承勇.从神圣观照世俗——对但丁《神曲》“两重性”的另一种理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2):7-9. 被引量:6
-
7张春杰.《神曲》对“爱”的诠释[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7(4):50-52. 被引量:2
-
8姜岳斌.但丁:中世纪伦理思想的映像与整合[J].外国文学评论,2005(3):107-114. 被引量:4
-
9易园华,魏军.古老中的前卫性——《神曲》的叙述学阐释[J].求索,2005(12):182-184. 被引量:1
-
10(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Burckhardt)著,何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商务印书馆,1979.
-
1牟正秋.西方中世纪文学中的爱情[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4(2):88-92.
-
2尹翔.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小说的进步意义和局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5):119-120. 被引量:1
-
3王妍青.血与玫瑰的赞歌——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秋天》评述[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2):132-133. 被引量:1
-
4周柳燕.朱丽叶与杜丽娘悲剧形象异同论[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8,5(6):56-58.
-
5汤薇.当我们进入“拿来”时代[J].中文自修,2011(11):26-27.
-
6许鸿起.试论哈姆雷特“延宕”的根源[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4(1):68-71. 被引量:3
-
7孙颖.论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现实主义”存在的欠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125-126.
-
8鄂丽燕.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在《皆大欢喜》中的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184-184. 被引量:4
-
9古代文学听课问答[J].远程教育杂志,1985,5(4):33-35.
-
10王相飞.论权德舆寄内诗的抒情艺术[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6):1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