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体”的呼唤——评叶世祥《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
出处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0-82,共3页
Journal of Wenzhou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1钱理群.《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序[J].鲁迅研究月刊,1999(7):59-61. 被引量:3
-
2郭丹.也谈古代文学研究的“回归本体”与“当下关怀”[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78-81. 被引量:1
-
3刘忠.“新中国”爱情诗举要与女权主义走势[J].青海社会科学,2005(2):83-86. 被引量:3
-
4王郁.成就报道怎样赢得认同[J].中国记者,2002(7):16-17.
-
5陈大康.论“小说界革命”及其后之转向[J].文学评论,2013(6):197-209. 被引量:6
-
6吴开晋.当代诗学研究的新开拓——读《崛起与喧嚣》[J].山东社会科学,2006(2):158-158.
-
7彭丽熔.还原作为小说家的鲁迅——评叶世祥先生的《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1):67-69.
-
8彭子良.回归本体:对报告文学新走向的理论设计[J].文艺评论,1989(2):40-45.
-
9陈鑫.回归本体是群众文化创新的根本[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2):4-7. 被引量:1
-
10马云.让电视文化回归本体理念[J].社会主义论坛,2010(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