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2,共2页
Enterprise Economy
同被引文献14
-
1赵凤敏.激励及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0,12(1):33-35. 被引量:13
-
2曾建权.我国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31-36. 被引量:37
-
3戴尚理.徐永森激励原理与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
4张小明 培训.是在培植希望[J].中外管理,2002,(2).
-
5庄强、王功明.以人为本-激励下属和员工[M].企业管理出版社,..
-
6戴尚理,徐永森.激励原理与方法[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
7澎坤明.知识经济与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出版社,1999.
-
8龙水图等编.入世与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
9朱亚,王云昌.论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有效激励[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50-54. 被引量:4
-
10杨鑫.信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J].荆州师专学报,2000,23(4):73-7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6
-
1郑后建.我国民营科技型企业对外投资机制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6(5):40-43.
-
2王冬梅.高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04(11):56-57.
-
3李萍,李宏祥.论我国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内外环境建设[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2):19-21. 被引量:1
-
4孙颖.议高科技人才激励制度的人本主义改革[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5):117-118. 被引量:1
-
5黄长江.试论构建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99-201. 被引量:3
-
6陈莎利,李铭禄.人才政策区域比较与政策结构偏好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9):107-111. 被引量:38
-
7潘超平.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激励机制的建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4):65-66. 被引量:1
-
8李静.高科技中小企业人才需求问题与解决途径初探——以天津开发区企业为例[J].天津科技,2013,40(3):74-76.
-
9张耀奇,王涛.对我国实行经理股权激励的理性思考[J].经营与管理,2002(3):37-39. 被引量:4
-
10韩燕萍.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的风险管理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7):153-157. 被引量:16
-
1赵金元,余元冠.基于知识管理的软件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6):87-90. 被引量:2
-
2徐向真.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价问题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4):88-92. 被引量:5
-
3陈妍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讨[J].财会通讯(中),2012(8):10-11.
-
4郭中堂.中小高技术企业融资渠道研究[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0(9):79-80.
-
5谭嵩.构建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价的平衡计分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0):77-78. 被引量:1
-
6袁华.浅谈设计院人力资源规划[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9):36-37.
-
7殷婷.对设计院绩效管理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0(14):118-118.
-
8梅世强,朱锐.企业并购风险的测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112-114. 被引量:2
-
9苗雨君.试析企业人本管理创新[J].科技广场,2003(4):30-31. 被引量:2
-
10武友新,石永革.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0,24(4):408-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