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少年学生网络不良行为与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被引量:
29
On the Undesirable Behaviors of Young Pupils on the Web and the Provision of Web-related Ethical Education by School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代青少年学生“网上一代”的特征日趋突出,目前他们中出现了多种不良网络行为,而学校在网络道德方面教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努力探索和总结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经验,构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作者
董雅
张鹰
机构地区
西南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报刊社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2,共4页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
网络行为
学校
网络道德教育
管理机制
网络道德行为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125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97
参考文献
7
1
李健,袁晶.
苔丝悲剧成因[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65-66.
被引量:4
2
刘茂生.
近20年国内哈代小说研究述评[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6):147-151.
被引量:20
3
黄利玲.
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分析[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19(1):50-52.
被引量:17
4
李丹.
纯洁的女人 悲惨的命运——苔丝悲剧命运解析[J]
.许昌学院学报,2003,22(4):77-79.
被引量:17
5
顾红曦.
苔丝悲剧命运成因论[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13(2):92-95.
被引量:13
6
董务刚.
评《德伯家的苔丝》和《红字》中的道德观[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18(5):79-84.
被引量:9
7
唐慧心.
评《苔丝》的悲剧艺术[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18(1):74-77.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张世君.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系统[J]
.外国文学研究,1982,4(4):24-36.
被引量:16
2
颜学军.
论哈代悲剧小说的现代主题[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41-43.
被引量:10
3
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5):16-24.
被引量:279
4
(英)哈代(ThomasHardy)著,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5
李巧慧.
哈代小说中人物的动物隐喻[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1):48-51.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65
1
王欣.
基于语料库的狄更斯和哈代小说计量文体分析[J]
.现代交际,2020(18):82-85.
2
徐建纲,王秀银.
《苔丝》的艺术性表现探讨[J]
.电影评介,2007(5):95-96.
3
李千.
一个世纪的转变——国内近20年哈代小说研究综述[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1).
4
黄文星.
《德伯家的苔丝》的现代意义——从人性角度对苔丝和嘉莉进行对照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59-61.
被引量:1
5
游英楠.
解读苔丝[J]
.长城,2011(8):172-173.
6
王薇.
探析哈代文学创作中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性[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5):93-94.
7
刘旻华,刘杨华.
自然和女性的呼唤——哈代《还乡》之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
.作家,2012(6):92-93.
8
赵淑元.
浅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J]
.作家,2011(6):95-96.
被引量:1
9
杨海丽.
试论哈代命运观的形成及体现[J]
.作家,2010(14):72-73.
10
肖彬.
Similar Faults Different Endings--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rigins of Tess's and Hester's Tragedy[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2):206-207.
同被引文献
125
1
赵雅丽.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的重构[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140-142.
被引量:5
2
吴雅文,黎向良.
高校学生网络偏差行为探析[J]
.青年探索,2002(3):39-42.
被引量:7
3
鲁洁.
当代教育的新使命:培养网络社会的道德主体[J]
.江苏教育,2001(7):15-18.
被引量:3
4
孙伟平,贾旭东.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J]
.哲学研究,1998(8):10-16.
被引量:99
5
陆俊,严耕.
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1997(2):15-19.
被引量:127
6
严耕.
道德建设的全新领域——网络道德建设初探[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49(6):51-55.
被引量:39
7
闻永江.
高校红色网站建设与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2):47-48.
被引量:9
8
陈树君.
互联网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与对策[J]
.人民教育,2002(12):48-49.
被引量:7
9
严薇,杨海英.
大学生网上问题行为心理分析[J]
.高校理论战线,2002(3):25-27.
被引量:16
10
张宏如,沈烈敏.
学习动机、元认知对学业成就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5,28(1):114-116.
被引量:75
引证文献
29
1
赵雅丽.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的重构[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140-142.
被引量:5
2
唐立红.
浅谈网络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J]
.辽宁高职学报,2004,6(3):153-154.
被引量:2
3
王国良.
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研究[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0(2):68-71.
被引量:7
4
林红.
关于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理性探索[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5):87-88.
被引量:2
5
王国良.
网络文化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1):151-155.
被引量:21
6
牛蒙刚.
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及网络道德教育对策[J]
.淄博师专学报,2007(2):17-20.
被引量:10
7
马德华.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50-151.
被引量:4
8
张彦.
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08(4):39-40.
被引量:1
9
洪章,曹银忠.
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研究综述[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25(2):114-117.
被引量:2
10
马秀麟,李葆萍.
从青少年网络道德视角看教育信息化的责任[J]
.中国电化教育,2008(5):34-3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97
1
包玉山.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2):24-26.
被引量:5
2
王文智.
网络心理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7):171-173.
被引量:9
3
周向华.
青年学生电子阅读与网络伦理的构建[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3).
4
倪海,王明涛.
高校心理咨询网站建设初探——基于B/S模式的网站设计与实现[J]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21(3):81-84.
被引量:9
5
李文山.
关于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思考[J]
.新西部(理论版),2007(07X):189-190.
6
门亚杰.
论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与高校图书馆的使命[J]
.河北科技图苑,2007,20(5):33-36.
被引量:3
7
许传新,许若兰.
近十年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述评[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6):44-48.
被引量:8
8
王毅,罗劲松.
校园文化的体现方式[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7):196-198.
被引量:1
9
管煜武.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内江科技,2008,29(8):127-127.
被引量:2
10
蒋玉璇.
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反思[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8):289-289.
1
黄井洋.
保护网络环境 抵制网络不良行为[J]
.互联网天地,2011(7):54-54.
2
李卫东.
网络道德教育论略[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19(2):26-29.
被引量:3
3
白生龙.
浅谈网络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4(B12):50-51.
4
赵鹏,沙妃,李婕.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思政教育干预[J]
.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10):131-131.
5
徐曼,王宏志.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107-109.
被引量:5
6
樊琳,郜益珊.
家校协同式教育对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干预[J]
.学理论,2013(20):237-238.
被引量:7
7
高贵军,魏学文.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及对策[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26(2):117-119.
被引量:3
8
刘涛,杨学军.
论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管理[J]
.科学与财富,2010(8):60-61.
9
李常伟.
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道德教育[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5):47-47.
10
时红明.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不良行为问题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14(8):128-130.
中国教育学刊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