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城兴起的原因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16
The Reas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 of the University Town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9,共4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1
-
1张伟江,薛沛建,徐文龙,俞光虹,张光圻,谢仁业,贺芳玲,李蔚,沙正建.国内创办大学园区若干模式的考察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3):38-40.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19
-
1黄敬宝.大学城与素质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1):47-49.
-
2葛新斌,胡劲松.大学城产权结构和运营机制的理论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2):1-7. 被引量:7
-
3阙海宝.高校新校区筹资模式与风险规避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5):51-53. 被引量:2
-
4徐莉,彭尚平.高校新校区的筹资渠道与风险防范分析[J].经济纵横,2007(4):30-31. 被引量:1
-
5沈丽萍.试论我国大学城的文化缺失现象[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3):19-22. 被引量:7
-
6李艳菊.中外大学城建设理念之比较[J].南昌高专学报,2010,25(1):161-162.
-
7姚靠华,肖思锫,李晶晶.探析我国独立学院财务管理问题[J].会计之友,2013(4):107-109. 被引量:4
-
8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下)──兼论民办高等教育政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8):13-18. 被引量:40
-
9吕雪.“大学域” 图书馆资源共享研究[J].情报科学,2002,20(1):60-61. 被引量:34
-
10贾让成,林麒,陶燕丽,干爱芬.高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设计与分析[J].教育科学,2002,18(2):34-37. 被引量:40
同被引文献137
-
1何炳泉.大学校园规划中的道路交通组织[J].新建筑,2003(S1):40-41. 被引量:28
-
2王亚莎,张海兰.江南水乡生态校园规划初探——以南通大学中心校区总体规划为例[J].新建筑,2003(S1):72-74. 被引量:1
-
3于明黎.大学、产业和社会的共赢──规划建设“东方大学城”的若干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1(5):20-23. 被引量:1
-
4刘建朝.新一轮高校校园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4,13(4):90-92. 被引量:3
-
5陈延华,逯广东,王勇.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共享模式[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9):4-6. 被引量:5
-
6刘小平,陶玉流.对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4):12-13. 被引量:48
-
7陈怀录,张旺锋,刘小英,苏芳.全国大学城发展现状及其对甘肃建设大学城的借鉴[J].高等理科教育,2004(4):10-14. 被引量:7
-
8彭岚兰,沈玉芳,柏程豫.现代大学城发展特点及选址原则研究[J].经济论坛,2004(21):154-155. 被引量:6
-
9曾国平,李雪松,曾婷.大学城的外部效应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6):96-99. 被引量:4
-
10陈红玲,杜庄.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设计思考及其实践[J].南方建筑,2004(5):89-9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6
-
1刘平昌.关于建设连云港市大学城的理性构思[J].文教资料,2006(2):1-5.
-
2八大奇功轻松应对局域网故障[J].计算机与网络,2005,31(12):48-49.
-
3吴坚.我国大学城校区管理体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8):25-27. 被引量:4
-
4花小丽,陈丽,张小林.大学城建设对南京城市功能的促动研究——以仙林大学城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5(10):83-87. 被引量:19
-
5陈明浩.福州地区大学城办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J].引进与咨询,2006(5):68-70. 被引量:2
-
6吴永夏.对永川建设“重庆职教城”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7):20-21. 被引量:6
-
7蔡建国,陈楚文,范义荣,尤依妮.下沙高教园区绿化调查与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230-232. 被引量:3
-
8黄晨曦,张宏成.江苏大学城体育服务体系构建设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81-83. 被引量:8
-
9张露,童泽平,欧光军,戴娜,蒋燕萍,曾彩霞.武汉地区大学集群对武汉经济发展的促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4):157-160. 被引量:1
-
10屠启宇,苏宁.创新城市建设中的校区、园区和社区联动发展模式与机制——基于上海案例的研究(下)[J].中国名城,2009(8):10-1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8
-
1陈文涛,程鹏飞,徐彦田.多源空间大数据支持下的南京高校区位优势度分析[J].测绘通报,2020(1):82-88. 被引量:1
-
2孙凯军.大学城学生公寓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教文汇,2007(20):210-211. 被引量:3
-
3廖克环.大学城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研究[J].考试周刊,2007(12):10-11.
-
4樊颜丽,罗凯.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魅力中国,2009,0(29):79-80. 被引量:2
-
5张红鑫.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移植问题探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2):100-101. 被引量:4
-
6李峻峰.大学城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24(1):86-89. 被引量:17
-
7谭绍华,黄耀五.“城校互动”——基于共享城市公共资源的职教发展新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17):20-21. 被引量:10
-
8曾晓真.大学城建设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以福州地区大学城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07(2):65-68. 被引量:6
-
9高山,王静梅.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索[J].大学教育科学,2007(2):49-54. 被引量:9
-
10黄久香,胡翠云,胡炜,曾丽琼,庄雪影.华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调查与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2):240-245. 被引量:24
-
1彭旭.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其对我国大学发展的启示[J].嘉应大学学报,2002,20(1):96-99. 被引量:3
-
2熊云华.刍议国学热与语文教学[J].新校园(中旬刊),2014,0(5):244-244.
-
3雷芳,钟慧.无证民办幼儿园兴起的原因、危害及解决策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2):138-140. 被引量:2
-
4赵璐.司徒雷登的高等教育思想在燕大的实践[J].魅力中国,2011(2):190-190.
-
5世界一流大学要培养能够领导世纪潮流的人才[J].中国人才,2011(5):69-69.
-
6陆款柔.人家的妈妈[J].聪明泉(中学版),2011,0(10):27-27.
-
7邱艳萍.英国大学推广运动兴起的原因及意义[J].知识经济,2010(9):62-62. 被引量:1
-
8梁维国.对陕西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S1):108-111.
-
9王殿华.信息化与高教资源的节约[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7(2):86-88.
-
10雷兴义.试论民办高校的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4(2):6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