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6,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参考文献6
-
1王玉粱:《价值哲学新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422页.
-
2马俊峰.《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与对策选择》[J].江海学刊,1999,(4).
-
3王汉澜,马平.浅谈教育的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9(1):27-32. 被引量:23
-
4马凤岐.教育价值的理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6):35-42. 被引量:13
-
5[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 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433页.
-
6[11](德)李凯尔特著、涂纪亮译:《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21、78页.
共引文献38
-
1刘冬梅.对教师教育权的法律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4(8):49-52. 被引量:5
-
2李修琼.教育权有关问题的思考[J].政治与法律,2002(5):34-38. 被引量:8
-
3赵复查.现代教师文化的校本建构[J].教育评论,2005(2):20-23. 被引量:8
-
4罗培兰.浅谈教育功能、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的关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20-22. 被引量:5
-
5蔡中宏.中西教育价值取向嬗变的考察与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2005,23(3):74-77. 被引量:3
-
6李如密.教师的审美素养:教学美创造的精神之源[J].教育科学研究,2006(1):29-31. 被引量:9
-
7胡子祥,李小平.高等教育顾客感知服务价值的实证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5):48-55. 被引量:14
-
8卢德生,巴登尼玛.藏族农区与牧区学生家长的学校教育价值观比较分析——以B乡和T乡比较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07,18(4):35-38. 被引量:2
-
9方跃平,吴松.教育价值视域下的高校师生关系类型与模式解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8,26(1):72-74. 被引量:8
-
10高俊霞,毕树林.论教育价值、教育功能、教育目的三者之关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4):128-130.
同被引文献10
-
1马凤岐.教育价值的理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6):35-42. 被引量:13
-
2关于教育价值与教育价值观问题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43-43. 被引量:11
-
3王玉操.价值哲学新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20-321.
-
4周志超,张文超.教育价值观的历史评判与现实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10(3):17-21. 被引量:8
-
5檀传宝.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论价值与教育中的价值问题[J].教育研究,2000,21(3):14-20. 被引量:141
-
6王凤玉.关于转变教学价值观的思索[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6):61-66. 被引量:1
-
7王凤玉.关于教学价值观问题的探讨[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4):73-75. 被引量:4
-
8叶澜.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编差[J].教育研究,1989,10(8):28-32. 被引量:124
-
9辛继湘.新课程与教学价值观的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3,23(4):18-21. 被引量:63
-
10沈小碚,宋秀红.对现代教学价值观的哲学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3):79-83.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19
-
1闫华,杨登新.中美教学价值观的差异及归因分析[J].职业圈,2007(07S):59-60.
-
2李可柏,张文静.教学价值之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1):106-106.
-
3王彦明.教学价值:一种本体论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1):43-46. 被引量:15
-
4杨季兵.近三十年教学价值观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1):119-122.
-
5杨季兵.近三十年教学价值观研究述评[J].中小学管理,2010(4):26-29. 被引量:2
-
6王彦明.教师教学价值实现的意义及其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6):38-41. 被引量:1
-
7闫华,许传芳.中美教学价值观的差异及归因分析[J].考试周刊,2010(37):17-18.
-
8吴才兴.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态化构建探析[J].历史教学问题,2011(1):124-127. 被引量:1
-
9刘力纬,赵珥希.基于文化模型的中美大学课堂文化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8):60-61.
-
10孙友林.社会冲突理论视野下的教师教学价值观念[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298-299. 被引量:1
-
1耿连福,张敬贤.高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3):12-13.
-
2欧阳波仪.互联网时代的生成性教学属性分析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2(21):25-27. 被引量:1
-
3吴广岭.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J].新课程导学(上旬刊),2016,0(3):78-78.
-
4张欣.教学价值观念创新三原则[J].林区教学,2006(10):12-14.
-
5钟妙芹.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下),2009(2):18-19.
-
6李长吉.我国当代教学价值观念存在的问题检讨[J].林区教学,2006(3):1-4. 被引量:2
-
7教学文化的性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09(11):3-3.
-
8薛桂琴.论生命化教学价值观念的实践意义[J].科教文汇,2008(21):67-67.
-
9郑青岳.科学教育走进生活的意义[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5(7):94-97. 被引量:1
-
10谢桂华.刍议生本教学模式在高效课堂背景下的体现[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0(11):9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