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红斑狼疮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与红斑狼疮肾脏、皮肤及其它器官、组织损害的关系密切 ,对ICAM 1的研究可揭示许多红斑狼疮病变的发生机理 ,直接或间接针对ICAM 1的治疗方法为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
夏育民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关键词
细胞间粘附分子
红斑狼疮
基因学特征
分类号
R758.6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程庆砾,陈香美,傅博,叶一舟.
ICAM-1反义寡核苷酸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2):64-67.
被引量:2
2
范祖森,马宝骊,王利.
B7/CD28和ICAM-1/LFA-1共刺激信号对T及B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9,19(6):485-48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李文歌,陈香美,程庆砾,于力,方傅博,李楠.
用共培养体系观察缺氧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的调节作用[J]
.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2):810-813.
被引量:3
2
Liu Y,Curr Opin Immunol,1992年,4期,625页
共引文献
2
1
艾卫敏,左剑斌,贺立新.
IFN-γ刺激对大鼠脑内ICAM-1表达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92-94.
2
王晓茜,唐南洪,陈燕凌,李秀金,杨焕星,朱金海.
反义寡核苷酸对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抑制作用[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36(4):356-358.
同被引文献
13
1
刘玉琴,普雄明.
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异常表达[J]
.医学综述,2001,7(8):455-456.
被引量:2
2
Strasser A,Harris AW,CoryS.Bcl-2 transgene inhibits T cell death and perturbs thymic selfcensorship[J].Cell,1991,67(8):889-899.
3
杨延彬.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M](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5.
4
黄丽娟,刘彦虹.
抗dsDNA抗体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1,24(3):162-165.
被引量:8
5
王晓栋.
SLE与细胞因子[J]
.上海免疫学杂志,2001,21(3):190-191.
被引量:5
6
许杰州,曾庆馀,肖征宇,黄少弼,王庆文,林玲.
血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细胞学表现[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5):382-382.
被引量:8
7
魏菁,梁尉文,谭国珍.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18(4):272-273.
被引量:2
8
李富荣,戴勇,齐晖,任莉莉,王新根,叶志中,洪小平,王军荣.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CD69表达及细胞因子水平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18(7):510-512.
被引量:5
9
吴厚生,储以微,熊思东.
抗核抗体启动原新观点的学术意义[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18(9):593-595.
被引量:8
10
刘家秀,汪习成,徐彬,曹维克,李怀祥.
SLE患者血清中sCD23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临床检验杂志,2002,20(5):268-26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侯然,程玉萍.
SLE研究进展[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8):1218-121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赵玉霞.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治疗及相关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4):3454-3456.
被引量:1
2
谌晓燕,陈艳,张银辉,王霓,吕春兰.
ANA、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9):1131-1133.
被引量:10
1
张开明,尹兴平,杨小英,周敏.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的检测[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2):109-110.
被引量:1
2
秦建中,杨海珍,王光超,苑普庆,钱玉昆.
银屑病皮损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免疫组化观察[J]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5,27(4):264-264.
3
谭仲楷,强能贤.
T细胞亲表皮性的发生机理[J]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0,16(4):200-204.
4
倪文琼,刘玲玲,涂平,马圣清.
异位性皮炎皮损中ICA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26(6):349-352.
被引量:3
5
红斑、丘疹及鳞屑性皮肤病[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1996,0(2):77-80.
6
吕新翔,罗夏,乌日娜.
呼和浩特市地区蒙古与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细胞间粘附分子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研究[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12):987-988.
7
任香玉,张丽萍,张民夫.
ICAM-1在特应性皮炎皮损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5):392-393.
8
黄伟奇,杨锦荣,朱朝花,刘凌.
细胞间粘附分子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3):326-327.
被引量:2
9
蔡绥勍,郑敏,孙国均.
钙泊三醇外用治疗可减少银屑病皮损中ICAM-3阳性浸润细胞的表达[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6):360-362.
被引量:1
10
毛发疾病[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2(6):372-372.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