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55-55,T012,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参考文献1
1 王泊云等病理学技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64
同被引文献30
1 虞杰,顾冬梅,郭临川.防脱片剂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3):432-433. 被引量:7
2 骆新兰,蔡秀玲,刘艳辉,庄恒国,张威.不同的抗原修复条件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影响[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1):52-54. 被引量:33
3 林蓁.提高免疫组化反应的抗原修复方法[J] .实用癌症杂志,2005,20(1):96-98. 被引量:2
4 王文勇,邓南生,张志培,赵一岭,马福成.用细胞爬片和石蜡切片对HCV核心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比较[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21(3):392-392. 被引量:10
5 王晋芬,贾红萍,张建中.高压锅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6,12(2):174-176. 被引量:12
6 王晓秋.免疫组化染色前抗原修复方法的合理选择[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3):367-368. 被引量:25
7 郑杰.免疫组化——病理诊断的重要的检查[J]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7):60-64. 被引量:5
8 沈溪明,何欣欣,吴东霞,陈耿标,林敏玲,李海刚.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抗原修复方法的探讨[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7,14(2):153-154. 被引量:6
9 陈允硕.现代实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1-85.
10 RABERGH C M, AIRAKSINEN S, SOITAMO A, et al. Tissue 2 specific expression of zebrafish (Danio rerio) heat shock factor 1mRNAs in response to heat stress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2000,203(12) : 177-181.
引证文献9
1 栗娜,黄虎,涂抗美.电磁炉加热组织抗原修复的免疫组化应用[J] .现代肿瘤医学,2005,13(5):700-700. 被引量:1
2 茹国美.4种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4):3370-3370.
3 杜宇,官大威,赵锐,吴旭,胡更奕.抗原修复法和固定液pH值对切创皮肤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J] .中国法医学杂志,2007,22(3):157-159. 被引量:2
4 谭卫峰,陈丽阳.高压修复与微波修复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8):4449-4450. 被引量:2
5 姜忠玲.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小鼠睾丸和附睾组织Hsp70的表达[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3):670-672.
6 郭秀芳.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提高乳腺癌免疫组化准确率的应用研究[J] .河北医药,2010,32(6):674-675. 被引量:4
7 方捷迪,易慕华,杨巧蓉,李争艳,刘涛,张梦玲.不同修复方法对乳腺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67-2968.
8 袁士成,张鋆歆,陈妹琼,陈芳芳,李卫东,杜平,李庆勇,张秀圆.探索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抗原修复方法的合理选择[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1,18(6):472-473. 被引量:8
9 闫红娟,马晓平,李曼,赵瑾,李锋.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食管鳞癌组织中ANO1蛋白染色的影响[J] .农垦医学,2017,39(4):302-30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8
1 刘宙,杨伟明,刘华庆,王超宇,赵洪远,邬江华,黄琴.3种抗原修复法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09,33(11):970-972. 被引量:1
2 乔秀玲.不同固定液和固定时间对大肠癌淋巴结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26(5):504-505. 被引量:7
3 齐文娟,申洪.提高陈旧性石蜡标本抗原检出率的抗原修复方法[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0):1761-1763. 被引量:18
4 李坤,侯宪芹,孙海娇,于晶功,胡波,周长江.β-Trcp冷冻切片抗体应用于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的研究[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6):698-699. 被引量:1
5 王映梅,李培峰,刘一雄,师建国,闫庆国,王文勇,王哲.高压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的应用比较[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2,28(10):1098-1099. 被引量:15
6 朱忆凌,龚伟,周新木,徐少杰.细胞学涂片HE染色后直接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876-877. 被引量:5
7 万俊峰,王影.改良高压锅修复法对提高免疫组化检测ER、Ki-67抗原表达水平的影响[J]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3,26(3):155-158. 被引量:2
8 张卫琴.免疫组化的室内质控[J]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7):1022-1025. 被引量:2
9 崔锦珠.不同抗原修复液对乳腺癌冷冻组织Ki-67、E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5):323-323. 被引量:3
10 谭文,贾晓敏.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对肾活检标本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14,33(15):190-191. 被引量:2
1 张绍渤,钱均琪.微波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J]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2,12(1):15-17. 被引量:4
2 汤寅,张宪,顾科峰.利用氧化剂去除黑色素对组织抗原的影响[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1,18(2):159-159.
3 孙琪,李永红,张淼.抗原修复技术方法的应用比较[J]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3):143-144. 被引量:10
4 吴璠,吴鹏.免疫组化染色中防脱片的技术改进[J]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7,9(2):113-113. 被引量:1
5 吴越女,胡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中关键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作用[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1):77-81. 被引量:1
6 杨艳敏.不同护理流程对口腔种植患者影响[J] .中医学报,2014,29(B07):104-104.
7 泮丽萍,李启红.全口义齿修复治疗的护理体会[J]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57-58. 被引量:6
8 本刊编辑部.富血小板血浆(PRP)在骨科临床应用的研讨会在北京圆满召开[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6):51-51.
9 吴伟华.口腔修复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161-162. 被引量:5
10 韩童,李江,陈文萍.精细修复技术在面部外伤急诊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6,22(2):109-110.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