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课程标准下《物理》(8年级)教材的特色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①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标准》强调了重视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基本课程理念。
作者
廖伯琴
机构地区
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出处
《物理教学探讨(中教版)》
2002年第1期2-3,共2页
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关键词
课程标准
物理教材
中学
编写原则
分类号
G634.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3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2001..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2]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9.
4
彭前程,杜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6,100.
5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曹志平.理解与科学解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M]{H}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
彭前程.物理(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10
骆炳贤,何汝鑫.中国物理教育筒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200-210.
引证文献
8
1
梁帆.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7):198-198.
被引量:2
2
李志锋,李梦赟.
让数码相机为物理实验简捷出彩[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2,30(4):53-54.
3
庞志明.
从中考答卷的错误反思物理教学的缺失[J]
.教师,2013(27):121-121.
4
杨泽民,杨文婷.
中学物理教材中“功”的错误解读与分析[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29(2):109-112.
被引量:5
5
陈晨,杨薇,刘铭.
人教版物理教科书与科学探索者丛书的水循环过程对比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6):217-217.
6
钱瑞云,丁玉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上科版”的比较与启示[J]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8):50-53.
被引量:1
7
丁玉祥.
课改实验区两种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J]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2):55-61.
8
徐海如,毛新生.
物理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及其对教师的要求[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6):119-12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常林涛.
晚清两本物理学教材《电学须知》与《电学》的比较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9):124-126.
2
舒琳琳.
新课标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J]
.新课程(中学),2012(10):75-75.
被引量:2
3
杨泽民,杨文婷.
中学物理力学实用教学内容研究[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29(3):106-109.
被引量:2
4
杨泽民,杨文婷.
中学物理教材中功与能的错误概念解析及讲解策略研究[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30(1):137-140.
被引量:2
5
潘祥浪.
依托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WWW”版块,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10):69-70.
6
杨泽民,杨文婷,俞杨.
能量转换原理研究——能量和牛顿三定律运动的因果关系[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8,32(1):135-138.
被引量:1
7
杨泽民,杨文婷,俞杨.
能量转换原理研究(续)[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8,32(3):160-162.
8
杨泽民,俞杨.
力和功与能基本原理研究[J]
.物理通报,2016,0(S2):115-118.
被引量:1
1
靠思路求出路 靠特色求一流——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介绍[J]
.山东教育,2003(19):79-82.
2
郭占福.
农村初中劳技课乡土教材的编写原则[J]
.辽宁教育研究,2000(8):58-59.
3
涂运芳.
新课改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1,29(7):48-50.
4
崔晓琦.
高中英语课堂“导学案”刍议[J]
.亚太教育,2015,0(29):289-289.
5
郭霞,马自玲.
浅谈历史导学学案的编写[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0(12):60-60.
6
曹惠玲.
求实、求新、求活——江苏版初中生物教材简介[J]
.生物学通报,2000,35(10):21-22.
被引量:2
7
侯敏.
英语国家课程的编写原则[J]
.语文学习,2004(5):2-2.
8
孟俊尧.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林区教学,2008,0(7):88-89.
9
叶金霞.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的思考[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2):23-25.
被引量:1
10
蒋德俊.
第二册第一节课教学建议[J]
.小学教学研究,1990,0(2):21-22.
物理教学探讨(中教版)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