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1年第4期197-199,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11
-
1张淑兰,肖玉平,何钦成.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造就高素质科技创新团队[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18(3):181-183. 被引量:5
-
2卢绍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2):51-53. 被引量:23
-
3陈莉.安徽大学喜获首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计划立项支持[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2):85-85. 被引量:1
-
4柳洲,陈士俊.我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2):92-95. 被引量:80
-
5甘肃省科研方式实施重大转型 首批建设10个左右科技创新团队[J].甘肃科技,2006,22(10). 被引量:1
-
6甘肃省省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初见成效[J].甘肃科技,2008,24(2). 被引量:3
-
7徐建生,张志,吴保群,秦襄培.团队凝聚力的构成要素及形成过程[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4):52-55. 被引量:11
-
8桂乐政.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的核心作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4):5-8. 被引量:23
-
9张淑兰,肖玉平,何钦成.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加速跨世纪人才培养[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0,13(4):243-245. 被引量:1
-
10周济.以人为本 人才强校[J].中国高等教育,2004(5):3-8. 被引量:103
二级引证文献5
-
1肖玮.加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提高院所核心竞争力[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3):97-99. 被引量:6
-
2罗明月,宁方芹,单鸿,李刚,陈规划.加强学科建设培育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7,20(2):96-97. 被引量:6
-
3李俊林.构建高等学校学术团队建设体系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4):295-296.
-
4骆江玲.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管理[J].科技广场,2010(10):30-32.
-
5赵晖,常暖,高凡珠,杨阳,霍蕊莉,崔琰,刘保延.中医药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4-7. 被引量:4
-
1马永刚.浅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理念[J].津图学刊,2002(1):18-19. 被引量:3
-
2王大莹.机制创新带来“品牌效应”——《南阳日报·社会早刊》成功创办的启示[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8):113-114.
-
3王大莹,李清玉.机制创新带来“品牌效应”——《南阳日报·社会早刊》探微[J].中国地市报人,2011(7):19-20. 被引量:1
-
4蔡儒妍,储节旺.国外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研究及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1):41-43. 被引量:3
-
5李跃辉.巨柱擎天——我省重点实验室及中试基地建设实现跨跃式发展[J].云南科技管理,1999,12(5):40-40. 被引量:1
-
6李映红.中国传媒巨子之契机——从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角度探讨数字电视[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4,0(5):19-22.
-
7余吉华.抓好“十五”开局实现贵阳市档案事业跨跃式发展[J].贵州档案,2001(1):17-18.
-
8李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档案事业跨跃式发展[J].山东档案,2010(4):1-1.
-
9周宏仁.周宏仁《信息化论》之二: 当代的信息革命及其影响[J].信息系统工程,2009,22(2):16-17. 被引量:4
-
10王玉瑛,田毅,杨冰.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实现档案工作跨跃式发展[J].西安档案,2003(6):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