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南东盟“成长三角”生产要素的区际转移和流动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南东盟“成长三角”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群岛共同组成的特殊的经济区域。自东盟南部“成长三角”经济计划实施以来,由于三国在经济政策上的协调和合作,促进了生产要素在该区域内部的流动和转移,使三国各自原先所具有的生产要素优势得以发挥出来,并对其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而“成长三角”也因此成了一种新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作者
魏海斌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皖西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3-36,共4页
Journal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关键词
成长三角
生产要素
经济效果
区际转移
新加坡
南东盟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要素票赋结构
廖内群岛
柔佛州
分类号
F13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美)ParisKasliwal.DevelopmentEconomics[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4.
2
曹云华.亚洲的瑞士[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
3
王士录 王国平.从东盟到大东盟[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4
Myo Thant, Min Tong and Hiroshi Kakazu.Growth Triangle in Asia-A New Approch to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5
袁喜清.
印尼巴淡特区建设方兴未艾[J]
.现代国际关系,1994(6):42-44.
被引量:1
6
HalHill, Thee Kian, Wie. Indonesia's Technogical Challenge[ M].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Studies, Singapore, 1998.
7
汪慕恒.
90年代亚太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国际资金流动[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6(4):1-7.
被引量:2
8
Kraar, Louis. Assia's Hot New Triangle[J].Fortune, Oct 5, 1992.
共引文献
2
1
孙景峰.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的社会生态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1):71-78.
被引量:4
2
翁东玲.
东亚地区的国际资本流动:1997年前后的比较与未来展望[J]
.东南学术,2010(6):136-143.
被引量:2
1
巴春生.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J]
.改革与战略,2004,20(7):66-68.
被引量:17
2
汪彩君,金广荣.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浙江产业转移[J]
.浙江经济,2007(4):58-58.
被引量:2
3
张大勇.
新柔廖“成长三角”的最新进展及其影响[J]
.东南亚研究,1996(4):23-26.
被引量:2
4
张茉楠.
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的格局调整[J]
.中国经贸,2010(1):66-68.
被引量:3
5
Mark Mobius.
依斯干达的兴起[J]
.新世纪周刊,2013(21):8-8.
6
李皖南.
东盟东增长区的发展与引资成效[J]
.东南亚研究,2007(3):31-37.
被引量:2
7
何永志.
西部不堪产业转移之“重”[J]
.瞭望,2008(48):72-72.
被引量:2
8
吴晓青,李秀敏.
“增长三角”理论与实践[J]
.地理教学,2004(9):1-4.
被引量:1
9
白宇泉,蒋苏月.
我国制造业区际转移的动力机制及特征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16(12):4-4.
10
吕飞前.
“增长三角”和中、老、缅、泰毗邻地区的合作发展[J]
.国际问题研究,1995(4):24-28.
皖西学院学报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