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4-45,共2页
Journal of Mathematics(China)
参考文献1
-
1梁宗巨.世界数学通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同被引文献37
-
1浦江清.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J].历史研究,1954(1):73-97. 被引量:9
-
2吴远.汉字“○”辨析[J].社会科学家,2005,20(S1):623-625. 被引量:1
-
3蔡伟,冯振杰.一个被《汉语大字典》遗漏了的常用汉字——“○”[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5(2):85-88. 被引量:1
-
4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工作概述[J].辞书研究,1997(1):6-14. 被引量:17
-
5今泉润太郎,曲翰章.○是汉字吗?[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137-144. 被引量:2
-
6舒宝璋.说“○”[J].辞书研究,1991(6):91-93. 被引量:3
-
7高谧.“○”已收入汉语辞书[J].辞书研究,1989(5):133-134. 被引量:1
-
8于光远.建议增加一个汉语方块字“○”[J].辞书研究,1988(6):100-100. 被引量:2
-
9蒋永星.说“O”[J].辞书研究,1982(2):141-141. 被引量:2
-
10王正.“○”是汉字文化固有的组成部分——关于《“○”是个汉字吗?》等的讨论[J].汉字文化,1997(3):53-5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宁欧阳.唐宋诞圣节研究综述[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44(5):76-86.
-
2徐冬艳.“〇”的规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3(6):75-75.
-
3张荣强.从“岁尽增年”到“岁初增年”——中国中古官方计龄方式的演变[J].历史研究,2015(2):51-67. 被引量:16
-
4焦宝.论晚清民国报刊诗词中的东坡生日雅集[J].社会科学研究,2016(4):185-191. 被引量:4
-
5尹富.地藏诞日习俗的诗歌书写——佛教节日习俗文学书写之一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7(7):125-135. 被引量:1
-
6程华明.汉英数字“0”概念与措词差异研究[J].中国科技术语,2016,18(4):54-56.
-
7凌文超.秦代傅籍標準新考——兼論自占年與年齡計算[J].文史,2019,0(3):5-16. 被引量:9
-
8王梦涛.见微知著:教师演奏批判阅读教科书的主旋律——以“班超经营西域时间考”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20(10):26-28.
-
9史有为.字典演化四议[J].辞书研究,2022(2):18-36.
-
10李小荣.佛化生日:诗词创作及其佛教文学史意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52(1):56-65.
-
1张安元.关于“源于疑惑、晓于探索”一文的三个注记[J].数学教学研究,2014,33(5):38-40.
-
2郑英元.话说“数字”(上)[J].数学教学,2010(2):49-49.
-
3查永平.中西数学符号之比较与不同结局[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15(6):39-43. 被引量:9
-
4张姬玉.速算撞归法[J].黑龙江珠算,1993(3):2-2.
-
5李莉.数学符号的形成与发展[J].邢台学院学报,2009,24(2):99-100. 被引量:1
-
6江献.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数的产生[J].教师,2016,0(26):43-44.
-
7郭启庶.对珠算、珠心算要倡导科学精神[J].齐鲁珠坛,2006,0(3):53-57.
-
8翟升华,綦小丰.二次根式新题型拾掇[J].数学大世界(初中版),2015,0(5):5-5.
-
9刘芹英.笔算“繁难偏旧”与珠算“简易通今”[J].齐鲁珠坛,2010(4):59-64.
-
10张文德,刘习军.虚拟仪器在振动分析教学实验中的应用[J].力学与实践,2004,26(1):59-60.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