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
10
How to Further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国际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其学科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 ,其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 ,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玄化、泛化、空化和术化等问题。本文认为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应从国际传播本体研究、国际传播史研究、国际传播“术” (技巧 )研究及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
作者
刘笑盈
麻争旗
机构地区
北京广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
出处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Modern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新闻学
国际传播学
本体论
传播史
学科体系
国际新闻传播
国际传播
国际关系学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121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15
1
Baskin,Otis W.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Organizations,Calif,1980.
2
Stevanson,Robert,Foreign News and New World Information Order lowa State Univ.Pr1984.
3
(Mowlana,Hamid,Global information and World Communication:New Frontier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Y 1986).
4
Fenby,Tonathan,The International News Services:a Twentieth Century,NY 1986.
5
Bamouw,Erik,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ommunications NY 1989.
6
Matin,Lesie John,Current Lssues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NY 1990.
7
Merrill,John Calhoun,Global Joumalism:Journey of Intermational Communication NY 1991.
8
Garnbam Nicholas,Capitalism and Communication:Globel Culture and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London 1990.
9
Herbert I Schiller,Beyond National Sovereignty: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1990s NJ 1993.
10
Ali Mohammadi,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Globalization:A critical Introduction,London 1997.
共引文献
68
1
王乐夫,陈干全.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2(6):12-15.
被引量:76
2
夏海.
革命导师关于建设和改革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思想[J]
.政治学研究,2001(1):14-18.
3
舒小昀.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家庭生产[J]
.史学月刊,2000(3):72-78.
被引量:3
4
孙中原.
墨家逻辑的现代研究——沈有鼎贡献的意义[J]
.中国文化研究,2001(3):36-41.
被引量:2
5
张梅琴.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创新[J]
.理论探索,2000(5):6-9.
6
黄宝玖.
国家能力:涵义、特征与结构分析[J]
.政治学研究,2004(4):68-77.
被引量:57
7
陈国权,王勤.
论社会公正与政府的公共性[J]
.政治学研究,2004(4):95-99.
被引量:15
8
张贤明.
政治责任的逻辑与实现[J]
.政治学研究,2003(4):46-52.
被引量:52
9
王乐夫.
论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及其他[J]
.政治学研究,2001(3):78-84.
被引量:94
10
廖光焰.
一脉相承 原则永存——从《共产党宣言》到邓小平理论[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3):17-19.
同被引文献
121
1
杨保军.
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上升”与“下沉”[J]
.新闻大学,2021(1):1-10.
被引量:25
2
初琦,张晓宇.
试从新闻价值标准看新闻叙事框架的意识形态属性[J]
.东南传播,2007(4):39-40.
被引量:14
3
张桂珍.
国际传播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23(2):12-13.
被引量:4
4
李晓冬.
洪俊浩教授谈国际传播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
.国际新闻界,1997,19(4):49-50.
被引量:5
5
陈岳,雷伯勇.
国际传播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J]
.国际新闻界,1997,19(4):78-81.
被引量:6
6
关世杰.
述评美国“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实施战略——剖析美国学者就“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给政府的战略性建议[J]
.新闻大学,1997(4):25-31.
被引量:4
7
居延安.
记美国国际传播协会第32届年会[J]
.新闻大学,1982(5).
被引量:4
8
祝建华.
改革国际传播秩序的重要文件——读最近翻译出版的“麦克布赖德委员会最后报告”[J]
.新闻大学,1982(5):85-86.
被引量:6
9
徐小鸽.
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3(2):36-46.
被引量:116
10
吴崇杰.
新安全观与中国国际传播的战略选择[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21(1):118-12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0
1
吴敏苏,曹瑞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国际新闻研究探析[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6):87-97.
2
刘燕南,潘紫菱,王雪颖.
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议题变迁、知识生态和共同体建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5):69-89.
被引量:1
3
原平方.
国际新闻记者的素质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225-226.
4
郜书锴.
国际传播理论的中国式建构——一种文献综述式的描述[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16(6):6-10.
被引量:2
5
张昆,陈健强.
国际传播中国家利益实现的可能性[J]
.新闻前哨,2007(5):10-12.
被引量:1
6
龙耘,潘晓婷.
历史回音与现实交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回顾(1982-2018)[J]
.对外传播,2018,0(12):11-14.
被引量:3
7
赖祥蔚.
论国际传播学的去西方化——一个对西方化传播观的批判[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2):93-99.
被引量:1
8
施冰洁.
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品牌传播策略探究[J]
.品牌研究,2020,0(7):57-58.
被引量:4
9
侯迎忠,梁炎贞,唐洁.
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研究:历史渊源与融通互鉴[J]
.对外传播,2024(7):14-16.
10
朱春阳,张国良.
2002年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回顾[J]
.新闻大学,2003(76):13-2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李卓翘.
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品牌传播策略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21,12(6):103-104.
被引量:5
2
刘燕南,潘紫菱,王雪颖.
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议题变迁、知识生态和共同体建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5):69-89.
被引量:1
3
汤景泰,徐铭亮.
全球主流媒体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Twitter平台的数据[J]
.新媒体与社会,2023(2):92-110.
被引量:1
4
郜书锴.
国际传播理论的中国式建构——一种文献综述式的描述[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16(6):6-10.
被引量:2
5
李欣人.
从文献计量学看我国传播学[J]
.当代传播,2005(1):13-15.
被引量:3
6
华汝国.
2005—2007年我国网络传播研究状况综述——以七种新闻传播核心期刊相关论文为依据[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1):5-10.
被引量:4
7
左灿.
想象中国:国外年轻人对中国的认知调查[J]
.对外传播,2019(5):52-54.
被引量:1
8
陈小茹.
现代国际传播对国际关系的作用与影响分析[J]
.传媒论坛,2021,4(7):12-13.
9
张洪忠,斗维红,任吴炯.
机器行为特征建构:传播学视野下社交机器人识别方法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174-182.
被引量:7
10
曲鹏飞.
新时代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内涵与路径[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2,15(4):118-126.
被引量:1
1
万忆,庞通,张亮华.
媒体外交中的“记者传播”策略——以广西电视台东盟传播实践为例[J]
.中国记者,2014(10):106-107.
2
王伟光.
社会责任:传播学研究的学脉所在——在第十一届中国传播学大会上的致辞[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7(4):4-5.
3
张咏华.
国际传播学协会第52届年会概述[J]
.国际学术动态,2003(1):7-9.
4
禹卫华.
“第三人效果”理论的研究框架[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0):21-21.
被引量:2
5
郭毅.
哪些传播理论是国际传播学界的“宠儿”[J]
.传媒观察,2013(8):17-18.
被引量:1
6
陆晔.
中国传播学:世纪之交的探索与前瞻──第六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简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9,24(6):129-48.
7
程曼丽.
国际传播学学科体系建立的理论前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6):116-121.
被引量:23
8
卜卫.
国际传播学研究:危机、批评与挑战[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0(12):63-65.
被引量:2
9
储节旺,闫士涛.
知识管理学科体系研究(上)——因子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2):10-14.
被引量:3
10
庞亮,冯帆.
夯实基础 继往开来——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2):151-152.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