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开创新世纪国家地质工作新局面——2001年11月30日在国土资源部健全完善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被引量:7
Initiate a new prospect of China's geological work in the new century-Speech at the meeting of strengthening and perfecting the work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41
1 阿.,ГЯ,李淑英.金的富集波在同源分带矿床系列中的运动[J] .国外地质科技,1995(5):29-32. 被引量:5
2 刘洋.浅议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突破性改革———以中国华峰集团内部培训师制为个案[J] .企业经济,2006,25(11):46-48. 被引量:3
3 程裕淇 陈毓川 等.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79,(1).
4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5 李四光.为<中国铬铁矿矿相图册>一书写的前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66..
6 张文佑 钟嘉猷.中国构造断裂体系的发展[J].地质科学,1977,(3):197-209.
7 李思田 林畅松.沉积盆地分析[A]..见:当代地质科学前沿[C].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422-426.
8 肖庆辉 李晓波 刘树臣.当代地质科学前沿[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1-99.
9 吕古贤.胶东玲珑一焦家式金矿床矿源岩系(序)列研究[J].矿床地质,1998,17:935-938.
10 郭文魁 常印佛 黄崇柯.我国主要类型铜矿床分布的某些问题[A]..见:国际交流学术论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
引证文献7
1 吕古贤,曹新元,韩屹,姜新强,赵可广,武际春,孙之夫.我国金属矿山合理经济开发的一个标量——矿山人均保有储量[J] .资源.产业,2004,6(4):70-74. 被引量:2
2 吕古贤,韦昌山,邓军,倪师军,李晓波.典型矿集区成矿地质事件研究和填图方法初探[J] .地质通报,2005,24(5):448-455. 被引量:3
3 吕古贤,郭涛,武际春,韩屹,孙之夫 郑小礼。,姜新强。,赵可广。,孙之夫,郑小礼,姜新强,赵可广.矿山人均保有储量:我国金属矿山合理经济开发的一个标量[J]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2):81-86.
4 张萍.地质勘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措施[J] .中国经贸,2013(4):63-64.
5 戴传固,王尚彦.新形势下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思考[J] .贵州地质,2002,19(3):208-211. 被引量:1
6 王尚彦,戴传固,张惠,王天华.旅游地质新发现——黄果树石林[J] .贵州地质,2003,20(1):2-4. 被引量:2
7 庄育勋,杜子图,李友枝.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质调查工作[J] .地质通报,2003,22(8):563-570.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20
1 王尚彦.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贵州地质矿产事业可持续发展[J] .贵州地质,2005,22(2):73-76. 被引量:1
2 赵文祥,李颖娟.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新规律[J] .资源.产业,2005,7(6):82-84. 被引量:4
3 徐争启,倪师军,张成江,庹先国.我国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现状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23(1):100-103. 被引量:11
4 赵兴国,方同明,王克友.人类活动引发的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简论[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17-19.
5 倪师军,魏伦武,张成江,丁俊,王永利,王德伟,赖绍民.城市地质环境风险性分区评价体系[J] .地质通报,2006,25(11):1279-1286. 被引量:13
6 龚羽飞,梅燕雄,李进文,瞿泓滢.从资源综合利用与动态管理角度看危机矿山问题[J] .中国矿业,2007,16(12):19-22. 被引量:1
7 屈红刚,潘懋,吕晓俭,刘学清,张永波,于春林.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5):781-786. 被引量:18
8 马耐山,李铁松,覃发超,雷代勇.南充市城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区模糊评价[J] .地质学刊,2008,32(4):312-316. 被引量:5
9 陈坤琨,陈曦.城市环境地质研究进展[J] .科技信息,2009(9):114-115. 被引量:2
10 庄育勋.新时期地质工作的组织管理[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26(6):104-109. 被引量:1
1 努力实现国家地质工作新突破[J] .矿产勘查,2010(3):197-197.
2 华南 广东篇 广东城乡建设6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住宅设施,2009(12):15-17.
3 伊万,邹其嘉.关于加利福尼亚减轻地震灾害的五年计划[J] .国际地震动态,1989(2):27-31.
4 张春艳.美国减轻地震灾害五年计划(1989—1993)概述[J] .国际地震动态,1990(6):21-25.
5 李深年.GPS的研究与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J] .测绘科技通讯,1994,17(1):7-9.
6 亿彬.居隆庵上“不老松”[J] .核地知与行,2007(1):20-21.
7 王立彬.中国地质事业如何过“全球化”大关[J] .重庆国土房产,2009(5):37-37.
8 陈郑辉,朱裕生,王保良,邵和明,张履桥.内蒙古主要成矿区带及其矿产资源潜力分析[J] .西部资源,2005,0(4):4-9. 被引量:30
9 黄迁辉.关于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回顾与建议[J] .魅力中国,2009,0(29):150-150.
10 李洪彦.努力开创新世纪“海上辽宁”建设新局面[J] .水产科学,2001,2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