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种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9
出处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561-561,共1页
Journ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参考文献1
1 杨国亮 沈麦琪 等.双链DNA抗体和Sm抗体SLE的评价[J].上海免疫学杂志,1987,7:75-75.
同被引文献37
1 马荣,赵成艳,王卫东,王敏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LE细胞及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1,23(2):135-136. 被引量:4
2 詹克勤,吴杰敏,洪志海.EN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讨[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7,25(6):581-582. 被引量:6
3 徐美萍,张美华,芮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相对分子质量60000 Ro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12):741-741. 被引量:1
4 李培成,严旻瑜.SLE患者的ENA多肽抗体的检测[J] .上海免疫学杂志,1993,13(1):33-33. 被引量:14
5 邓学新,曲昌华.818例自身免疫病抗ENA抗体与抗核抗体的对照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2005,23(4):302-303. 被引量:32
6 杨卫平,付敏.ENA多肽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中原医刊,2005,32(23):17-18. 被引量:12
7 仲人前.应提倡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研究的原创性和实用性[J] .检验医学,2006,21(2):89-90. 被引量:3
8 李惊子,邹万忠.狼疮肾炎的病理组织学检查[J] .新医学,2007,38(3):205-206. 被引量:15
9 武建国.抗双股DNA(ds-DNA)和抗ENA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1985,6(1):19-19.
10 Bukhari M, Harrison B,Lunt M,et al. Time to first occunence of erosions in inflammatory polyathritis: results from a propective community-based study[J]. Arthritis Rheum, 2001,44(6) : 1248-1253.
引证文献9
1 詹克勤,吴杰敏,洪志海.EN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讨[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7,25(6):581-582. 被引量:6
2 梁建群.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2005,31(3):58-59. 被引量:3
3 严伟玲,张志强.42例SLE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分析[J] .海南医学,2008,19(4):48-49. 被引量:2
4 杨剑,黄永建,李凤中,喻斌.血清相关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1):1836-1838. 被引量:6
5 陈宝萍,任绪义,程新定.抗核抗体阴性标本的抗可提取核抗原谱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75-76. 被引量:11
6 韦柳华,张文英,周定球.SLE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2):60-61.
7 李炎梅.抗核抗体谱和抗ds-DNA抗体检测与SLE疾病的相关分析[J] .华夏医学,2009,22(6):1067-1069. 被引量:4
8 朱爱民,王军升,席志凤.狼疮肾炎4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9):3048-3049. 被引量:1
9 系统性红斑狼疮[J]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2013(4):20-21.
二级引证文献32
1 张庆侠,甘萍,张然蓉,蒋莉,周天祥.两种免疫印迹法检测SLE患者Sm抗体的结果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09,7(5):532-532. 被引量:1
2 杨剑,黄永建,李凤中,喻斌.血清相关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1):1836-1838. 被引量:6
3 张晓梅,罗兴燕,连金泉.ANA、抗dsDN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1):60-62. 被引量:6
4 程艳丽,宋继权,余想萍,Moses Maji.7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及意义[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26(4):291-292. 被引量:1
5 罗云鹏,谭立明.EN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及临床价值[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5):500-502. 被引量:3
6 高倩,武永康.自身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2):252-254. 被引量:6
7 孙家祥,李艳.652例抗核抗体阴性病例的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分析[J] .海南医学,2011,22(7):113-114. 被引量:12
8 毛艳卿.不同治疗方案在狼疮性肾炎中的综合疗效对比[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5012-5013. 被引量:6
9 程颖,魏殿军,姜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DAI评分与血液学异常相关性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114-117. 被引量:8
10 谢诗涓,李健,李乐峰.抗CCP、RF检测中国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试验Meta分析[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2-16. 被引量:6
1 王莹,张新杰,李乐晨,张宁,李艳波.慢性炎症与甲状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5):4999-5000. 被引量:7
2 徐明谦,沈树仪,朱兵,谭家忠,阿不都哈德·库尔班.免疫学技术诊断包虫病的评价[J] .中华医学杂志,1989,69(2):100-103. 被引量:8
3 康洋,王文余.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观察[J] .中华内科杂志,1991,30(6):357-359. 被引量:1
4 杨振华.免疫学方法测酶含量[J] .临床检验杂志,1990,8(2):81-84. 被引量:4
5 病毒性肝炎的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培训班通知[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7,1(1):9-9.
6 “病毒性肝炎的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培训班”通知(国家级Ⅰ类继续教育项目)[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7,1(2):114-114.
7 覃文.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 .浙江医学,2010(3):446-450.
8 陈春华,王丽,高泉,纵瑞美,赵义刚.联检抗C1q抗体、ds-DNA、抗-核小体、抗-Sm、ANA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22(5):545-545. 被引量:9
9 钟海英.抗核抗体与ENA多肽抗体的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J] .海南医学,2003,14(3):13-13. 被引量:1
10 杨玲.体检人员脂肪肝发病情况调查[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2):118-118.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