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各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出处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35-135,共1页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Jiangxi
二级参考文献9
1 徐向田,中华内科杂志,1990年,29卷,739页
2 曹素兰,中华传染病杂志,1989年,7卷,186页
3 徐海峰,中华传染病杂志,1989年,7卷,190页
4 刘恒耀,中华传染病杂志,1987年,5卷,49页
5 马英骥,中华内科杂志,1987年,26卷,455页
6 钱定毅,中华内科杂志,1987年,26卷,553页
7 于丹萍,中华内科杂志,1987年,26卷,482页
8 王文余,中华内科杂志,1986年,25卷,28页
9 张润基,中华内科杂志,1983年,21卷,726页
共引文献42
1 苗娟,肖杰传,杨占清,刘敬苍.肿瘤坏死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 .实用医药杂志,1996,14(4):254-256. 被引量:3
2 熊益群,周大桥,李航森,李之清,贺劲松.实验性大鼠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J]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2,12(6):340-342. 被引量:14
3 梁克山,彭丽静,尹成彬,张京玲,徐从高,刘相东,杜景云,陈卫宁.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早期骨髓细胞结构异常的研究[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4,18(2):165-167. 被引量:7
4 唐正运,叶晓光,廖云珍,李石好.103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2005,5(2):174-175. 被引量:10
5 刘巧,毕业,李哲,孙先玲.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分析[J] .中原医刊,2005,32(15):59-60.
6 刘耀敏,钟玉芳,刘晓东,王立中,李瑞民,邓淑华,李春辉.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在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中的意义[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6,6(2):14-14.
7 张帆,贺永文,岳金声,邓同美,樊万虎.利巴韦林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中病毒核酸的影响[J] .临床荟萃,2006,21(20):1500-1501.
8 刘茵,毛德文,王振常,胡振斌,黄古叶,胡国平,石清兰.大黄煎剂与乳果糖灌肠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疗效比较[J] .中医药导报,2006,12(12):23-24. 被引量:23
9 黄桂梅,邓友,邓练贤.流行性出血热35例临床分析[J] .新医学,1997,28(3):134-135. 被引量:12
10 刘耀敏,钟玉芳,刘晓东,王立中,王桂平,李瑞民,邓淑华,李春辉.肿瘤坏死因子与慢活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关系[J] .承德医学院学报,1997,14(1):23-24.
同被引文献15
1 蒋红利,薛武军,尹爱萍,冯学亮.血液净化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炎症介质的清除作用[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4):385-387. 被引量:7
2 张斌国,栾清欣,郭明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IFN-γ、IL-4水平变化及意义[J] .检验医学,2005,20(3):277-278. 被引量:3
3 王平忠,杨建军,张颖,陈延平,王九平,陈武捷,白雪帆.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J] .西南国防医药,2005,15(4):363-366. 被引量:5
4 王经伟,赵勇华,李树臣,张东辉,刘应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IL-10变化的研究[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3):180-182. 被引量:8
5 白雪帆,王平忠.流行性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传染病信息,2005,18(4):165-167. 被引量:5
6 赵梅,曹广平,张厚毅.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IL-18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5,12(4):214-216. 被引量:1
7 李柏林,赫北湘,王睿,赵艳,戚其学.白细胞介素2活性在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血清中变化的研究[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6,16(1):67-68. 被引量:1
8 Coldfeld AE.Coordinate Vital induction of runor necrosis factor a and interon βin humon B cell and monocytes[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6.86:1 490.
9 Wimer BM.Implications of the analogy between recombinant cytokine toxicifies and manifestafions of hantavirm refections[J].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1998.13:193.
10 景丽荣.流行性出血热肝脏损害研究进展[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9):1471-147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
1 董丽霞,孙万邦,姚新生,罗军敏.肾综合征出血热T细胞的免疫应答[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0,37(2):110-113.
2 刘小莹,赵文轩,苏海生,刘海玲,张瑞娟,王山军,张友谊.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观察[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2,6(4):53-56. 被引量:8
3 高娟,史东沙,董艳迎,陈晞,王喆,董宇为,谢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sVCAM-1和IL-18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7,46(7):858-861. 被引量:3
1 王淑民,崔琢.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检测[J]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7,22(4):279-279. 被引量:1
2 唐世刚,董祥家.重症肝炎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及肝细胞生长素对其作用机制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97-99. 被引量:5
3 李辉.瘦素与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J] .当代医学,2012,18(15):57-58. 被引量:2
4 潘钰卿,谢玉娇,周霞秋,朴文姬.病毒性肝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和临床意义[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4,14(3):274-276. 被引量:1
5 阮洁明,汤归春.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2):78-79. 被引量:1
6 马列婷,卫敏芳,郭清芳,宋秋兰.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J] .现代肿瘤医学,1994,2(4):238-239.
7 胡梦华,鲁芳芳,樊晓宁,王薇.肺结核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检测[J] .上海免疫学杂志,1994,14(3):180-181.
8 王海清.慢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检测分析[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2X):151-151.
9 侯媛媛,王志娟.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在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意义(附36例报告)[J] .福建医药杂志,2004,26(2):112-112. 被引量:4
10 汪涛.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5,11(1):40-41. 被引量: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