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计算机与农业》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Computer and Agriculture
同被引文献20
-
1张世忠,岳玉兰,朱玉芹,李时群.我国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05(4):4-5. 被引量:15
-
2赵文忠,张长利,肖淑兰,郝长虹.农业信息化的智力核心——农业专家在线[J].农业网络信息,2005(4):31-33. 被引量:9
-
3赵承 蒋建科.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全国农业科技网站达到一百七十七个[N].人民日报,2000-11-30(5).
-
4.[EB/OL].http:/www. aweb. com. cn/,.
-
5赵春,冀宪武,赵永胜.搞好农业信息服务 促进山西经济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8(1):26-28. 被引量:4
-
6朱兆梅.开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8(1):33-36. 被引量:5
-
7贾善刚.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1999,20(2):48-51. 被引量:51
-
8陈浩天.城乡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地区人情消费的行为逻辑——基于河南省10村334个农户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7):117-121. 被引量:21
-
9陈浩天.基层政府公信力:惠农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政治逻辑[J].经济体制改革,2011(5):18-21. 被引量:24
-
10陈浩天.中国基层民主运行逻辑与反思——以村民自治的发展走向为检测视角[J].探索,2011(5):73-76.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李翠平.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2006(4):69-72. 被引量:8
-
2张婷,常青,高静萍.发挥农业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157-158. 被引量:12
-
3涂捷.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5):96-96.
-
4杜璟,张彦军,李道亮.基层农业信息内容服务的优先序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6):112-115. 被引量:5
-
5宋静,马韬靖,关琼,高洁.农业院校图书馆实施服务品牌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7):5-6.
-
6赵玉君,臧运平,王慧,张静.Internet对我国农产品传统交易模式的影响 Ⅰ.农产品网络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36(9):272-274. 被引量:1
-
7臧运平,姜仁珍,牟肖光,聂艳丽.Internet对我国农产品传统交易模式的影响Ⅱ.农产品交易模式的变革[J].广东农业科学,2009,36(10):193-195. 被引量:6
-
8赵春玲.农业高校图书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实现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5):69-70.
-
9袁媛,黄世祥.安徽省农村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811-8813. 被引量:3
-
10赵配影.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2):106-108. 被引量:8
-
1于立军.“绿色稻米”高产栽培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2(4):16-16. 被引量:1
-
2任蔚.面对WTO:北京市都市农业如何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02,21(6):5-8.
-
3田守芳,苗长海,张学舜,郭战备.中国玉米种业如何面对WTO[J].种子科技,2001,19(6):320-321.
-
4中国大豆还有“戏”![J].中国禽业导刊,2001,18(24):41-41.
-
5孙松林,岳大军,李小阳,蒋频.面对WTO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浅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26-28. 被引量:7
-
6张彬彬.鲁冠球谈信誉[J].百姓,2001(8):14-17.
-
7阎宗彪.肥料创新与涂层技术应用[J].科学新闻,2002,0(13):28-29. 被引量:1
-
8周景明.加入WTO后黑龙江省养鹅业的发展策略[J].中国禽业导刊,2002,19(20):13-14.
-
9面对WTO西藏企业如何开拓国际市场[J].中国.城乡桥,2001,0(12):4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