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个人信用征信业:美国模式的缺陷及相应政府监管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个人信用征信制度对于银行体系的安全及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美国消费信用信息报告业运营模式入手 ,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 ,即信用信息优势所形成的垄断 ,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政府监管的博弈对策 ,希望为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提供借鉴。
作者
王锐
熊键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
出处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Shanghai Finance
关键词
个人信用征信
消费信用报告业
信息优势垄断
监管博弈
美国
分类号
F837.123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79
同被引文献
50
1
赵桂芹.
关于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探讨[J]
.消费导刊,2009,0(10):143-144.
被引量:3
2
何建奎,岳慧霞.
美国个人信用体系范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
.财经问题研究,2004(11):48-51.
被引量:13
3
王锐,熊键,黄桂琴.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法学思考[J]
.中国法学,2002(4):82-94.
被引量:38
4
黄庭钧,黄全权.
第二身份证:个人信用记录——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调查[J]
.福建通讯,2002(3):17-19.
被引量:1
5
汪宇瀚.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初探[J]
.经济论坛,2007(10):53-56.
被引量:7
6
中央财经大学“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服务”课题组.转型经济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报告[N].金融时报,2005-07-11.
7
樊新民 黄纯忠.美国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及启示(J)[J].中国改革报,2005,(6).
8
李小平,李喜生.个人信用征信的运行模式和法律障碍(J),金融时报2000(9).
9
陈晓红、曹裕.“基于外部环境视角下的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
10
Stiglitz J.,Weiss A.,"Credit rationing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 Economic Review 71 ,No. 3,393-410,1981.
引证文献
9
1
王锐,熊键,黄桂琴.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法学思考[J]
.中国法学,2002(4):82-94.
被引量:38
2
章红.
如何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机制[J]
.经济导刊,2007(7):34-37.
被引量:3
3
人民银行泰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顾玉清.
关于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对策[J]
.金融纵横,2007(23):13-15.
被引量:2
4
于梦影.
浅析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J]
.现代商业,2010(27):19-21.
被引量:1
5
朱军先,童军,吴克文,熊福平.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和政策选择[J]
.新金融,2011(2):59-62.
被引量:9
6
王锐.
云时代的消费者金融信息安全监管模式探讨——美国个人金融信息隐私权保护机制借鉴[J]
.金融与经济,2012(6):37-41.
被引量:5
7
黄攀.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体系问题探讨[J]
.现代营销(下),2013(2):8-9.
被引量:1
8
镇海峰.
个人信用体系的信息有效性分析[J]
.北方经贸,2002(9):66-67.
被引量:1
9
黄儒靖.
个人消费信贷的博奕分析[J]
.金融研究,2003(10):92-97.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
79
1
丰霏,陈天翔.
“推测信息”的权利属性及其法律规制[J]
.人权研究(辑刊),2020(1):195-222.
2
徐刚,郑祺.
论我国征信业的法律调整[J]
.鄂州大学学报,2004,11(3):23-26.
被引量:3
3
王锐,熊键.
中国版“Toysmart.com案”——263免费电子邮箱事件的法理评析[J]
.法学,2002(8):79-80.
被引量:1
4
高艳红,尹万娇.
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博弈分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131-133.
5
郑惠莲.
论个人征信体系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18-21.
被引量:3
6
文宗川,万巧玲,刘丽.
助学贷款证券化探析[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2):42-45.
被引量:4
7
张秀兰,刘璇.
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中隐私权的保护[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4):107-110.
被引量:3
8
范淑芳,王桂贤.
国家助学贷款中参与各方利益与风险的博弈分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6):57-61.
被引量:8
9
唐玲,李晚华.
银企关系中的道德风险成因与防范——一个博弈分析框架[J]
.海南金融,2006(8):13-15.
被引量:2
10
王利明.
试论人格权的新发展[J]
.法商研究,2006,23(5):16-28.
被引量:97
1
孟辉.
信托业的监管博弈[J]
.数字财富,2004(2):116-118.
2
陈芬,王伟(制图).
一场关于支付的战争[J]
.中国经济信息,2014(7):54-59.
3
王莉.
对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思考[J]
.知识经济,2016(3):46-47.
4
刘兴成.
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J]
.法人,2014(5):70-71.
5
钟加勇.
“综合经营”下的监管博弈[J]
.商务周刊,2005,0(11):60-63.
6
牛锡贵.
人民银行与信用评级机构博弈分析——关于担保机构评级监管博弈[J]
.时代金融,2014(9Z):81-81.
7
何维维.
国有制金融监管博弈分析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4(13):33-35.
被引量:1
8
陈建明.
论我国封闭式基金市场的监管博弈[J]
.现代商业,2011(7):29-29.
9
任行.
建立个人信用征信制度[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2(4):17-18.
10
罗昉宜.
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法律问题[J]
.现代信息技术,2003(1):37-42.
上海金融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