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收获小麦粉流变学特性和食用品质变化
被引量:
11
The Rheology Features and Eating Quality Changing for the New Crop Wheat Flou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在20℃和38℃、1~23天储存条件下,3个品种新收获小麦粉流变学特性和烘焙、蒸制品质进行了测定,探讨了新收获小麦粉流变学特性和食用品质变化。
作者
邹凤羽
机构地区
郑州工程学院
出处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02年第1期41-43,共3页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关键词
小麦粉
流变学特性
食用品质
面包
馒头
分类号
TS2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73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3
参考文献
5
1
GB/T17320-1998.专用小麦品种品质,1998.
2
GB/T14611-1993.小麦粉面包烘焙品质试验法直接发酵法,1994.
3
王肇慈.粮油食品品质分析,1996.
4
段兰萍,梁瑞.
新收获小麦在贮藏期间品质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J]
.粮食加工,2010,35(6):22-24.
被引量:4
5
韦志彦,王金水,李兴军,李露.
新收获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下),2009(6):92-95.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郭克婷.
不同储藏条件对作物种子生活力的影响[J]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6):85-87.
被引量:14
2
李鸿恩,张玉良,吴秀琴,李宗智.
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品质特性鉴定结果及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5):29-37.
被引量:90
3
林作楫,周希丹,揭声慧,胡学义,丁霄霖,金茂国.
冬小麦烘烤品质与其它一些品质性状及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J]
.作物学报,1989,15(2):151-159.
被引量:32
4
高影,杨建新,邬健纯,陈兰,陈勇.
不同水分、温度条件下CO_2浓度对稻谷品质的影响[J]
.粮食储藏,1997,26(2):3-12.
被引量:9
5
王若兰,黄亚伟,刘毅,尚华,班磊,周菲.
小麦储藏品质评价指标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7,32(6):31-32.
被引量:21
6
P. I. Payne,K. G. Corfield,J. A. Blackman. Identification of a high-molecular-weight subunit of glutenin whose presence correlates with bread-making quality in wheats of related pedigree[J] 1979,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3-4):153~159
7
张聚元.小麦品质劣变指标的选择与评定[J]粮食储藏,1987(05).
8
秦礼谦,周瑞芳,王兰.小麦长期贮藏生化指标的研究[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81(02).
9
陈云川,阎红.
淀粉酶在面包烘焙中的作用及机理[J]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9,20(1):78-82.
被引量:16
10
万安平,金丽,宋秀英.
新收获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J]
.粮食储藏,1999,28(2):31-36.
被引量:32
<
1
2
>
共引文献
24
1
赵鹏涛,赵小光,翟周平,罗红炼,李龙华,张耀文.
‘稷紫黑麦9号’的选育与性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1):1-5.
被引量:5
2
郭克婷.
不同储藏条件对作物种子生活力的影响[J]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6):85-87.
被引量:14
3
冯攀屹,王晓曦,董秋晨,刘亚楠,王罗云.
小麦后熟作用对其品质变化的影响[J]
.粮食加工,2010,35(5):37-39.
被引量:12
4
赵丹,张玉荣,林家永,周显青.
小麦储藏品质评价指标研究进展[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12(2):10-14.
被引量:24
5
吴新连,孙美侠,廖江明,罗柏流,李国坚,张荣森.
小麦在华南地区浅圆仓储藏过程中的品质特性变化[J]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8):918-921.
被引量:4
6
陈康乐,刘聪,沈瑾,张强,胡耀华.
贮藏时间及装具对小麦质量损失及品质的影响[J]
.农机化研究,2013,35(4):122-126.
7
姜小苓,张自阳,刘明久,茹振钢,肖静,程媛,宋梅丽.
人工老化过程中BNS杂交小麦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研究[J]
.核农学报,2013,27(10):1511-1517.
被引量:6
8
王从磊,梁丹,王建贺,时晓伟,裴自友,龚海生,冯刚.
不同储藏时期强筋小麦品质特性变化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4,42(3):217-219.
被引量:1
9
赵素侠.
小麦储藏与降落数值变化规律的探讨[J]
.现代面粉工业,2014,28(2):26-27.
被引量:6
10
张玉荣,王伟宇,周显青,陈赛赛,王铃钊,张志超.
农户小麦储藏品质评价指标研究[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14(11):10-13.
被引量:2
<
1
2
3
>
同被引文献
173
1
郭克婷.
不同储藏条件对作物种子生活力的影响[J]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6):85-87.
被引量:14
2
郝伟,于素平,管超.
小麦品质控制与粮食储存[J]
.粮食储藏,2004,33(5):39-41.
被引量:5
3
赵乃新,马志强,王乐凯,王步军,戴常军,李宛,程爱华,兰静.
小麦储藏过程中品质性状变化规律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4):67-70.
被引量:26
4
肖卫华,郭发江,汪洪敏.
常规储藏方式下粮食品质变化规律探讨[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5,21(1):41-44.
被引量:6
5
耿学彬.
新麦如何安全贮藏[J]
.农村新技术,2001(7):38-38.
被引量:1
6
张兆英.
种子劣变机制研究进展[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89-90.
被引量:8
7
孙辉,姜薇莉,田晓红,林家永,凌家煜.
小麦粉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05,20(3):77-82.
被引量:26
8
赵春,宁堂原,焦念元,韩宾,李增嘉.
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7):1257-1260.
被引量:52
9
杨剑平,唐玉林,王文平.
小麦种子衰老的生理生化分析[J]
.种子,1995,14(2):13-14.
被引量:19
10
李鸿恩,张玉良,吴秀琴,李宗智.
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品质特性鉴定结果及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5):29-37.
被引量:90
<
1
2
3
4
5
…
18
>
引证文献
11
1
韦志彦,王金水,李兴军,李露.
新收获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下),2009(6):92-95.
被引量:22
2
段兰萍,梁瑞.
新收获小麦在贮藏期间品质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J]
.粮食加工,2010,35(6):22-24.
被引量:4
3
刘素娟,田建珍,刘强,李佳佳.
新收获小麦在储存期间的品质变化及对面制品的影响[J]
.农业机械,2012(8):62-65.
被引量:4
4
贾峰,王金水,殷海成,管军军,杨国浩,张莉.
小麦后熟期及储藏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进展[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2):105-110.
被引量:11
5
姜小苓,张自阳,刘明久,茹振钢,肖静,程媛,宋梅丽.
人工老化过程中BNS杂交小麦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研究[J]
.核农学报,2013,27(10):1511-1517.
被引量:6
6
王从磊,梁丹,王建贺,时晓伟,裴自友,龚海生,冯刚.
不同储藏时期强筋小麦品质特性变化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4,42(3):217-219.
被引量:1
7
王瑞,王晓曦,景红娟,马森,范玲,陈成.
小麦后熟期间面筋蛋白变化机理及影响因素[J]
.粮食与油脂,2014,27(12):1-4.
被引量:4
8
耿瑞蝶,张霞,王琦,李金河,王金水.
新收获小麦在储藏过程中面筋聚集特性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5):1-6.
被引量:7
9
何鑫,王若兰,刘露露,郭亚鹏,张文照.
发热霉变前后小麦粉品质变化研究[J]
.食品科技,2019,44(11):150-156.
被引量:3
10
张玉荣,张晓,田甜,王强强,寇含笑,潘运宇.
加速陈化过程中小麦品质变化及陈化指标筛选[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5):91-97.
被引量:3
<
1
2
>
二级引证文献
63
1
赵鹏涛,赵小光,翟周平,罗红炼,李龙华,张耀文.
‘稷紫黑麦9号’的选育与性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1):1-5.
被引量:5
2
郭克婷.
不同储藏条件对作物种子生活力的影响[J]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6):85-87.
被引量:14
3
冯攀屹,王晓曦,董秋晨,刘亚楠,王罗云.
小麦后熟作用对其品质变化的影响[J]
.粮食加工,2010,35(5):37-39.
被引量:12
4
赵丹,张玉荣,林家永,周显青.
小麦储藏品质评价指标研究进展[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12(2):10-14.
被引量:24
5
吴新连,孙美侠,廖江明,罗柏流,李国坚,张荣森.
小麦在华南地区浅圆仓储藏过程中的品质特性变化[J]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8):918-921.
被引量:4
6
陈康乐,刘聪,沈瑾,张强,胡耀华.
贮藏时间及装具对小麦质量损失及品质的影响[J]
.农机化研究,2013,35(4):122-126.
7
赵博.
夏季面粉发黏原因探析及面粉粘辊问题商榷[J]
.粮食加工,2013,38(5):26-28.
8
姜小苓,张自阳,刘明久,茹振钢,肖静,程媛,宋梅丽.
人工老化过程中BNS杂交小麦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研究[J]
.核农学报,2013,27(10):1511-1517.
被引量:6
9
王从磊,梁丹,王建贺,时晓伟,裴自友,龚海生,冯刚.
不同储藏时期强筋小麦品质特性变化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4,42(3):217-219.
被引量:1
10
赵素侠.
小麦储藏与降落数值变化规律的探讨[J]
.现代面粉工业,2014,28(2):26-27.
被引量:6
<
1
2
3
4
5
…
7
>
1
李岩.
蔬菜在不同储存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J]
.食品安全导刊,2015,0(3Z):60-60.
被引量:1
2
王瑶,邬应龙,岳双明.
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07,23(5):93-95.
被引量:1
3
陈小全,仇玉芹,周秀艳,张昌军,邵辉莹,左之利,翟虎,毕玉水.
超声波作用下提取辣椒红色素及稳定性实验[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0(7):527-529.
被引量:5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李海
杜舒婷
许小红
黄军锋
黄海玲
张巍
陈军
马岳
奉晓政
相关机构
徐州医科大学
石河子大学
武汉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郑州大学
相关主题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方法
教学法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