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溶药物的输送——最有前途的是球形和亲水的纳米级粒子
被引量:1
出处
《浙江化工》
CAS
2001年第4期57-58,共2页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同被引文献10
-
1纳米技术微小化医疗仪器发展趋势.基因潮网站,2002-07-04
-
2张阳德.我国纳米生物医药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2003-11-03
-
3徐辉碧,杨祥良,谢长生,杨亚江.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3):161-165. 被引量:117
-
4吴青,汪炯.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应用[J].浙江化工,2001,32(2):9-10. 被引量:1
-
5李国庆,卢广文,林意群.纳米技术及其在生物工程和医药学上的应用[J].医疗装备,2002,15(3):8-11. 被引量:11
-
6方琴.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02,26(11):1040-1043. 被引量:10
-
7纪小龙.纳米医学怎样诊治疾病[J].科技文萃,2001(10):47-49. 被引量:1
-
8周彦兵.纳米科技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2,37(12):10-11. 被引量:3
-
9顾宁.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学发展中的应用[J].新材料产业,2002(12):67-71. 被引量:4
-
10杨惠森,张栓,宁显唯.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26(3):67-70. 被引量:8
-
1刘晓娟,蔡东,王志伟,王浩.聚乙二醇-b-聚α-羟基辛酸载药胶束的制备[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4):8-13.
-
2复合肥价格低位振荡前行[J].中国农资,2009(8):47-47.
-
3王鼎聪.超增溶胶团自组装体原位合成纳米微粒[J].中国科学(B辑),2006,36(4):338-346. 被引量:9
-
4小齐.印96岁“最老父亲”再创奇迹[J].人人健康,2012(21):66-66.
-
5颜秀茹,LI Xiao-Hong,李晓红,宋宽秀,赵海涛,陈秀增.纳米SnO2@TiO2包覆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22(4):610-613. 被引量:15
-
6程克勤.气力输送技术的若干新进展[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01(5):15-25. 被引量:14
-
7曹波,李鹏.奇迹药物青霉素[J].化学教学,2007(4):48-49. 被引量:2
-
8欧美积极探索合成新工艺,国际市场需求大增[J].制药原料及中间体,2010(5):29-30.
-
9秦秀丽,商月娥,刘素温,曹玉梅,南茹,徐今宁,苏雋,李霞.对应用侧孔针减少输液中橡胶塞微粒污染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4):52-53. 被引量:4
-
10动态与信息——试剂与应用技术交流会专题[J].化学试剂,2008,30(12):948-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