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少年自杀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
3
Suicide among Teenager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 分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及特点 ,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国各地 34例青少年自杀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少年自杀具有动因明显、过程短暂、突发性强、致死率高的特点。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包括学习压力、教育方法不当、家庭矛盾、人格受伤害、恋爱受挫等。结论 针对青少年自杀原因及特点制定防范措施 ,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自杀的关键对策。
作者
解荣章
马芳
朱丽华
机构地区
淄博市健康教育所
出处
《中国健康教育》
2002年第3期176-177,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杀
对策
原因
特征
分类号
R395.6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1
刘华清,张培琰,杨甫德.自杀,一个依然沉重的话题[N].健康报,1995-08-12(2).
2
晓园 自杀.一个沉重的话题[J].大众心理学,1995,2:38-39.
3
张克让,罗锦秀,韩向明,马慧霞.
大学新生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4-145.
被引量:69
4
松原达哉 樊富珉 译.自杀的心理及预防[J].大众心理学,1996,3:4-6.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李宁,张河川,赵虹,星光,李春轩.
防御方式问卷在4309名大学生中的测试[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3):100-102.
被引量:45
2
刘华清,李献云.
自杀行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23(2):81-86.
被引量:30
3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02-209.
4
陈达光 姜乾金.应对量表.医学心理学(第1版)[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0-111.
5
刘华清,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年,23卷,2期,81页
6
Yang B,Suicide Life Threat Behav,1994年,24卷,2期,127页
7
汪向东,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增刊,31页
8
陈达光,医学心理学,1993年,110页
9
郭起浩(译),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2年,19卷,3期,163页
10
翟书涛,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1年,18卷,1期,1页
共引文献
68
1
曾转萍,杨翌.
医药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3):158-160.
被引量:3
2
邢利芳.
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原因、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64-465.
被引量:12
3
柳友荣.
大学新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教育内容确立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2004,27(5):1242-1244.
被引量:12
4
王礼桂,于情,黄艳,陈泉.
大学生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678-680.
被引量:2
5
吴伟,施纪怀.
高校对大学生自杀的法律责任及防范对策[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99-102.
被引量:4
6
王德全,汪保国,周卫平,陈思东,肖健.
医药院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危险因素研究[J]
.疾病控制杂志,2005,9(1):21-22.
被引量:17
7
吕峰,朱孔香.
城乡大学生焦虑及社交焦虑的调查分析[J]
.山东精神医学,2005,18(1):30-31.
被引量:12
8
邓顺古,梁军林.
中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相关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3):170-171.
被引量:9
9
夏云,高向华.
高校教师对自杀的态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208-209.
被引量:2
10
左杨,罗颖,冯霞.
高校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因素分析[J]
.贵州医药,2005,29(6):562-56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52
1
张晓玲,沈丽琴,董勇,李云.
中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3):971-973.
被引量:25
2
胡金生.
日本对自杀的心理学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2,8(1):58-62.
被引量:16
3
金红霞,冯志颖.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6):374-375.
被引量:14
4
杨会芹,姚树桥.
社会焦虑与精神疾病——社会焦虑致抑郁性自杀现象透视[J]
.医学与哲学,2005,26(4):13-14.
被引量:4
5
何剑.
浅析青少年自杀心理因素及其危机干预[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2):82-85.
被引量:12
6
邵莉莉.
我国青少年自杀现象十年总结[J]
.当代青年研究,2005(5):47-52.
被引量:5
7
范存欣,马绍斌,王惠苏,吴赤蓬,刘国宁.
青少年自杀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2005,9(3):217-220.
被引量:26
8
樊富珉.
我国青少年自杀研究及预防对策[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4):241-242.
被引量:29
9
张杰.
自杀的“压力不协调理论”初探(综述)[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1):778-782.
被引量:47
10
徐中收.
青少年自杀心理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2(1):60-6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沈黎,刘斌志,钟立.
近十年我国青少年自杀的研究综述[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8(4):5-10.
被引量:9
2
柴民权.
青少年自杀行为研究[J]
.企业导报,2009(8):200-201.
3
李梦映.
青少年自杀行为及干预的研究[J]
.中国校医,2010,24(12):957-95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刘斌志.
近十年来我国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研究综述[J]
.西北人口,2010,31(6):76-81.
被引量:3
2
刘斌志.
我国艾滋孤儿研究:回顾与前瞻[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122-130.
被引量:4
3
刘斌志,沈黎.
汶川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回顾与建议[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8-16.
被引量:2
4
何晓亚,蔡睿.
论积极教育在中国开展的必要性[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3(9):18-21.
5
冉媛,李光友,李佩珍.
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校医,2014,28(9):715-718.
被引量:8
6
申家华,韩新焕,郁芸,胡晓雯,孙源,施玥.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艾滋孤儿认知功能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65-67.
被引量:1
7
刘斌志,张奡楠.
新世纪我国青少年艾滋病教育研究回顾与前瞻[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0(6):28-32.
被引量:1
8
王杰,刘道会,王伯承.
死亡游戏之殇:青少年新型网络自杀行为探究——基于“蓝鲸”事件的考察[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5):87-94.
被引量:2
9
李昱,黄任之,罗燕.
大学生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
.四川精神卫生,2019,32(5):477-480.
被引量:2
10
余快.
青少年遗书中自杀原因解读及相应预防措施[J]
.青春岁月,2013,0(8):458-458.
1
文铭华,袁平.
青少年自杀原因分析[J]
.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1):107-108.
被引量:1
2
秦金兰,吕晓敏.
青少年自杀20例分析[J]
.山东精神医学,2000,13(3):50-50.
3
刘向阳,郭春英,赵学喜.
青少年自杀与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335-335.
4
Paramjit T.Joshi,郑毅,季建林,高鸿云.
儿童青少年自杀及相关问题[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3(1):5-8.
5
我国青少年自杀和睡眠不足有关[J]
.妇幼健康,2005(1):59-59.
6
潘毅.
医学论文中的数据处理[J]
.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2008,10(3):15-16.
7
徐勇,高怀荃,曾广玉,陶芳标,张洪波,张秀军.
青春期青少年自杀与家庭环境因素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2):1111-1111.
被引量:8
8
刘秀萍.
青少年自杀行为影响因素及危机干预的现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2):212-214.
被引量:4
9
徐志英.
香港青少年自杀及其防止[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2):76-77.
10
朱相华,王成东,周勤,赵后锋,杨永杰,耿德勤,刘华,魏贤玉,李林.
2374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5):461-462.
被引量:15
中国健康教育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